瀘縣震後72小時:心理救援
發佈時間: 2021-09-22 10:58:10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9月19日,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晴空萬里。經過綿延數天的陰雨之後,陽光重新照耀這片土地。令人欣慰的是,連日來,多支心理救援隊伍早就趕在陽光抵達之前,將深入內心的溫暖、支援和陪伴帶進臨時安置點的帳篷,撒向傷員的病床。
第一天
驚魂未定
“絕大部分傷員都是老年人,突然其來的傷害使他們驚魂未定,又充滿擔心。”9月16日一早,西南醫科大附屬醫院心理干預團隊4名專家,兵分兩路分別前往瀘縣人民醫院和臨時災民安置點開展工作。黃燁、林敏兩位醫生早上9時左右即到達瀘縣人民醫院,對27名災後住院患者和家屬進行了心理評估。
“晚上下著大雨,起來上廁所時,房子就開始搖晃,磚塊接著掉下來,我趕緊往外跑,雨天路滑,摔倒後又被墜物砸到腿部……”一位腿部骨折的傷員回憶起受傷時的情景依然心有餘悸;“我頭上的傷口包紮好了嗎?怎麼感覺不舒服。受傷時血順著額頭流到我的眼睛裏,會影響視力嗎?”頭部受傷的胡大爺總擔心傷口沒有處理到位,會留下後遺症;“閉上眼那個畫面就來了,會不會發生余震?醫院的房子就安全嗎?”一位同樣頭部被墜物砸傷的女士出現了閃回現象,非常驚慌、無法平靜……
黃燁、林敏對所有傷員挨個評估,一對一進行心理疏:耐心解釋他們的傷情以及治療和預後情況,引導他們將擔憂表達出來釋放壓力,運用安全島等技術幫助傷員減輕恐懼……還就每位傷員的心理狀態與病區醫護人員進行了交流,告知需藥物干預病例的治療方案和需要重點關注、觀察的注意事項。考慮到傷員們後續可能會出現的失眠、焦慮等情況,黃燁給瀘縣人民醫院提出提前增加相關藥品儲備的建議,以備不時之需。
羌麗娜、胡莎莎兩位醫生則先後來到龍腦橋中心學校、大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城北小學、瀘縣二中、城東小學、梁才學校、九曲河公園等安置點,走進每個帳篷巡視災民的心理狀況,並給予必要的安撫和疏導。在這裡,老人、孩子、孕婦以及本身患有軀體疾病的災民成為他們的重點關照對象。相較住院的傷員,這裡的災民心理狀態相對穩定,他們更多的是關心眼下的吃飯住宿以及生活生産何時恢復。
除了4位奔赴現場的心理專家外。這一天,瀘縣“9·16”地震災害救援指揮部緊急成立了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組建了心理救援醫療隊,緊急開通了8條心理援助熱線。根據熱線工作人員排班表來看,中秋節、國慶節均有專業人員值守,不停不休守護災民心理健康。
第二天
安定樂觀
“傷員們的積極樂觀打動了我,無論傷情如何,幾乎每個人都在表達信心和感恩。”心理諮詢師舒蘭説。9月17日下午,舒蘭走進瀘縣人民醫院為傷員提供心理援助,一天過去,傷員們的情緒狀態已經較地震當日有了很大改觀。胡大爺的改變尤其明顯,他已經不再擔憂和焦慮。儘管頭上的針眼密密麻麻,傷口還會不時疼痛,但他一直念叨著:“所有人都在關心我們,感謝……”胡大爺的胃口也很好,他一邊大口吃飯,一邊對舒蘭展示眼前的營養餐,“你看我們吃的有多好!”
正如黃燁所説,在突然遭遇災害創傷之後,傷員在初期難免出現恐懼、緊張、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但這些都是正常反應。隨著應急救治等工作有序開展,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很好的保障,大多數人都會安定下來,情緒自然會慢慢平復,只有少數人需要在心理工作者的專業幫助下才能度過難關。
第三天
均有安排
9月18日上午,在四川省市縣衛生應急聯合指揮部的調度下,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骨科醫院、瀘州市精神衛生中心、瀘縣人民醫院、瀘縣康復醫院現場組建了由13名專家組成的地震心理·康復干預小組,對震後治療區的32名患者進行了逐一評估干預和康復方案的指導。同時,臨時安置點的心理援助點也紛紛設立起來。
“傷員們的精神狀態都很不錯,目前主要是關心自家垮塌的房屋怎麼辦,這些問題相關部門都有考慮和安排。”瀘州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瀘縣心理救援醫療隊隊長潘攀隨隊巡訪了所有傷員。經了解,目前在院傷員的情緒狀態比前一天又有進步,前兩天一直處於焦慮狀態的李女士狀態也明顯好轉。潘攀介紹,這次巡訪中發現3位患者存在輕度睡眠障礙,已經與管床醫生分別進行了溝通,必要時開具助眠藥物。
目前,傷情較重的傷員依然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救治,該院心身醫學科主任劉可智已經參與了多輪專家會診,負責對重傷員的情緒、睡眠等問題進行評估和干預。“目前對重傷員來説,搶救生命和軀體治療還是第一位的”,劉可智介紹,該院已經組成了5支心理救援小分隊,一旦重傷員出現應激創傷等反應,第一時間進行干預。
除住院傷員和受災群眾之外,心理救援團隊還對公安幹警、醫務人員、基層幹部等群體展開了心理疏導工作。地震發生後,他們第一時間投入緊張的救災工作中連續緊張作戰,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多重壓力。“在他們工作告一段落時,或者輪班換崗的節點,容易出現情緒的起伏。我們已經做好計劃安排,及時給予他們專業的心理支援。”劉可智説。(記者高艷坤 喻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