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運動時應注意保護關節

發佈時間: 2021-08-12 10:33:19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運動中去,經歷腳踝扭傷、膝蓋擦傷等運動損傷的朋友也不在少數。殊不知,平時有針對性地預防和訓練可以讓這些部位更“耐用”。臨床上,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有以下5個。

踝關節腳踝扭傷在足球、籃球和排球運動中最常見,在其他涉及跑、跳及快速轉動的運動中也經常發生。比如,跑步時不小心踩到石頭腳崴一下、短跑時腳發力、打羽毛球的跳躍扣殺落地,都可能造成腳部的紅腫、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

建議:運動前充分活動腳踝,必要情況下佩戴護踝裝備;運動中出現腳部疼痛應停止。如果踝關節反覆扭傷,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關節炎,導致反覆的疼痛和行走障礙。

跟腱斷裂跟腱斷裂也是常見的意外傷,容易發生在對抗性較強的運動,比如羽毛球中的跳躍、扣殺等動作,籃球中的扣球動作,以及百米衝刺等快速競技比賽等。判斷是否出現跟腱斷裂,可以嘗試蹬地,如果腳後跟提不起來,前腳掌沒法著地站立,一般情況是跟腱斷裂。

建議:一定要做好熱身,如慢跑,跑到微微出汗後,做些拉伸運動,尤其是小腿部位的拉伸。如果運動中出現腳部疼痛,立即停下來;出現腫脹可以先冷敷,然後儘快就醫,注意一定不要再繼續活動。

膝蓋膝蓋最容易受到外傷,特別是青少年活潑好動,又不注意身邊的障礙物,容易發生擦傷流血。對於外傷,如果創面不深,面積不大,清理完傷口後,涂碘伏或進行包紮。如果傷口較大較深,則需進行縫合,同時要注射破傷風,不能忽視傷口。除了外傷,膝蓋還容易出現交叉韌帶損傷,大多出現在跳躍急停、膝關節扭轉這些動作後,跑步、足球、籃球、跳遠等運動都會涉及。如果發生急性損傷,會立即有疼痛、膝關節紅腫等症狀。

建議:有時通過休息、冰敷等對症治療後可減輕症狀,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正常走路沒問題,但上下樓梯會出現膝關節不穩定、腿打軟很容易再次扭傷。因此,當聽到膝蓋“啪”的一聲時,要引起注意並及時就醫。平時鍛鍊時注意穿合適的運動鞋;運動場地軟一點為宜;增強股四頭肌的訓練,比如靜蹲: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背靠墻,身體下蹲,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要超過90度,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腰部腰部受傷主要發生在健身房裏進行某些器械鍛鍊時。此外,網球、游泳、仰臥起坐等主要依靠腰部發力的運動,不正確的瑜伽動作、長時間的坐姿不良等也是腰部損傷的高危因素。

建議:運動前應拉伸韌帶,下肢、腰部、手臂是重點部位。可以根據疼痛部位的不同,戴上護膝、護肘、護腰等裝備。平時可多做做“小燕飛”:趴下,將雙臂伸展至頭兩側,然後雙臂與雙腿用力抬起再放下,以增強腰背肌力量。

肩部導致肩損傷最常見的運動是羽毛球、網球等超肩運動,即腕與肘活動位置超過肩膀。超肩時間長了,會産生肩部疲勞和一定程度的損傷,如肩部撞擊症。這裡的撞擊並不是兩個人肩膀碰撞,而是在抬手猛打球時自身的肱骨和肩峰的撞擊,從而導致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內側髁炎等。

建議:發生急性損傷後,應立即停止活動,局部冷敷;48小時後,可使用溫熱毛巾熱敷。若損傷較重,比如活動受限、發生韌帶撕裂或關節脫臼,儘量不要活動,及時就診。運動前,可以肩部為圓心做單手畫圈動作,以充分調動肩部周圍的肌肉。(陸軍 吳小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