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三伏“撞”立秋 朝鹽水晚蜜湯

發佈時間: 2021-08-10 11:30:00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目前已進入立秋節氣。與其他節氣一樣,“立秋”也以五天為一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意思是説,從立秋開始,涼爽秋風會習習而來;由於早晚溫差開始增大,導致清晨空氣中的水霧在葉子上凝成露珠;樹上的寒蟬也因天氣漸涼,叫聲低微並略帶悽切。

不過,今年立秋恰在中伏末尾,秋後尚有一伏。立秋後一段時間,大部分地區仍可能處在炎炎夏日當中。針對這樣的節氣特點,如何做好日常保健呢?

潤燥養肺少辛多酸

秋季雖然氣候變得涼爽,但空氣中水分散發速度也變快。人們通常會不同程度地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乾燥感,甚至出現口乾舌燥、幹咳少痰、咽喉腫痛、疲乏無力以及大便幹結等症狀。

因此,潤燥成為立秋後的重點。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

總體飲食以“少辛多酸”為原則,選擇口味清淡、潤肺養血的食物,以養護陰氣。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水果、芝麻、乳製品等潤肺食物。

此外,氣候乾燥容易導致情緒焦躁,應寧心養神,保持平和心態,避免心煩。可通過練習靜坐、閉目養神等方式,來調節氣息、消除焦躁、養護心氣,讓身體更好地適應乾燥秋季。對於老年人來説,靜心凝神、強身健體尤為重要。

進補別急瓜果適量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原則,立秋時節調理進補,補充夏季消耗很有必要。因此進入秋季,很多人都迫不及待要“貼秋膘”。但需注意的是,秋季應“清補”,不宜過於滋膩。

經過炎熱夏季,人胃腸功能較弱,此時如馬上吃太多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尤其是有高血脂、胃腸道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

此外,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季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就容易被胃腸道疾病纏上。

南瓜蓮藕荷蘭豆:南瓜、蓮藕、荷蘭豆、生薑、食鹽、醬油適量。南瓜洗凈切塊,蓮藕切片,荷蘭豆洗凈;鍋中熱油,先放姜,隨後將南瓜和蓮藕放入,蓋上蓋悶一段時間,為避免糊鍋底,中途可加少許水;南瓜快熟時,放荷蘭豆,加少許鹽和醬油,攪拌後再悶一會即可。南瓜被認為是“貼秋膘”首選食物之一,既能潤燥,也有較強飽腹感。

清蒸茶鯽魚:鯽魚1條,綠茶20克,蔥、姜、料酒適量。鯽魚洗凈,將茶葉塞入魚腹(講究的可縫扎腹口,讓茶葉不易掉出);鯽魚置盤,放料酒、蔥、姜去腥,放入蒸鍋蒸熟即得。可清熱利濕,生津止渴。綠茶偏寒,脾胃虛寒及陽虛體質人群可少放茶葉,多加生薑。

烏梅生薑茶:烏梅1個(去核)、生薑1-2片、紅糖適量。烏梅去核,梅肉洗凈切碎,生薑洗凈切絲,同紅糖一起放入保溫杯,沸水沖泡半小時即可。可養陰生津、暖胃健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