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症” 你中了幾條
發佈時間: 2021-07-30 10:34:24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拖延症”,並對他人能提前完成任務心生羨慕。然而,還有一部分偏好提前的人也有自己的煩惱,受到“提前症”的困擾。
某自媒體曾發佈一個調查,“日常中的哪些時候讓你會有‘提前症’?”網友們給出的答覆各異,“能自己獨立完成、不需要社交的事情,就會提前辦”“坐飛機或趕火車,一定會提前兩個鐘頭到”等。跟“拖延症”一樣,“提前症”也引發不少人共鳴。
有時候,“提前”不光是自己的事,在和同事合作時,容易發生矛盾。“我是産品崗,經常要和運營、開發的同事對接。每當和他們溝通時,我都是第一時間給出反饋,並且希望大家能儘快推進。但總有同事比較慢,經常催促對方,又會發生爭執,無法開展下一步行動,讓人很煩躁。”在職場中,“提前症”加速了成果産出,但是不同步的“時差”也造成了溝通障礙。
對此,中國心理學會CPS臨床註冊系統註冊心理師李初曦評價説,“無論是‘拖延症’還是‘提前症’,這兩種狀態並非心理障礙,而是人應對焦慮的一種防禦方式,在適應性方面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拖延症’具有逃避性質,它實現的是最終激髮式的完成,而‘提前症’相比較而言,看上去會更有力量感,給人一種‘靠譜’的感覺。”
“喜歡提前的人會通過專注未來某一刻的事情,用行動去消除任務未完成所帶來的焦慮。在‘提前症’之下,為了完成任務與減輕壓力,寧願做出一定的犧牲。他們超強的‘行動力’有時令人羨慕,但事實上,他們會尋找且完成更多‘未來的焦慮’,在消除焦慮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提前症”有益於處事速率,但他們該如何緩解自己的焦慮?李初曦建議,“‘提前症’歸根結底是渴望增加掌控感,減少不確定性,我們可以試著提高自己容忍不確定性的能力,以面對困擾。比如,向親人傾訴你的感受,從依戀關係中獲得情緒安撫,得到信任感與確定性。”
除此之外,還需要理解並接納自己的焦慮,跟情緒共處,正視那些無力改變的時刻,而不是排斥情緒,否定自我。(趙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