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膠原蛋白産品日漸豐富市場競爭激烈

發佈時間: 2021-07-29 16:42:39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2021年醫美行業被看作是“再生元年”。今年獲批上市的三款“再生針劑”華東醫藥的少女針、聖博瑪的童顏針,以及愛美客的童顏針,其原理都是産品中存在微球成分刺激體內膠原蛋白再生。

業界普遍認為膠原蛋白優於玻尿酸,因為玻尿酸注射有一個很明顯的劣勢,就是降解以後會形成玻尿酸臉,很多副作用無法克服,如腫脹位移等。而膠原蛋白的功效是填充&促進組織再生,膠原蛋白就可以越打越少,膠原蛋白本身形成一個支架,周圍的組織細胞會往支架上長,促進組織再生。

隨著真正的膠原蛋白玩家入局獲得認證,藍海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研發和生産膠原蛋白産品的企業並不多,技術壁壘和準入門檻都比較高,因而與“膠原蛋白”、“再生針劑”沾邊的企業都被看作是潛力股。

從填充角度看膠原蛋白市場,品牌集中度很高。以往基本由3家壟斷,雙美、膚(弗縵)和愛貝芙,雙美早在2009年便合法進入大陸市場銷售,當前仍佔據行業龍頭地位。愛貝芙2006年證書到期後直至2012年才續證成功,六年的無證期影響了它在中國的銷售。

錦波生物的薇旖美是重組型膠原,但因為此前國家尚未將重組膠原納入審批准則規定的範疇,因此只能拿二類醫療器械資格證。今年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幹纖維獲批上市,並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就目前來看,膠原蛋白産業鏈相關公司有潛力的企業大致有5家,即台灣雙美、創爾生物、巨子生物、錦波生物、長春博泰等。

在填充劑方面主要有台灣雙美、錦波生物和長春博泰。來自台灣的雙美旗下兩款主要産品,I號膚柔美是非交聯産品,I號加強版膚麗美是交聯填充劑産品,後續還推出了含利多卡因的膠原蛋白填充劑膚力原。 

錦波生物以醫療器械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值得一提的是,從銷售模式上來看,錦波生物主要採用經銷模式,這種模式收入佔比多年均接近100%。經銷模式下,其産品以買斷的方式銷售給經銷商、全國總代理商或配送商,最後再銷售到醫院或藥店。在科創板審查時,公司兩輪問詢均被問及銷售模式,公司在第二輪問詢時被要求説明與經銷商所簽訂協議具體情況,屬於買斷式銷售的依據等。

長春博泰旗下的膚美達在今年進行品牌升級,更名為弗縵。它在2012年獲得了NMPA認證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膠原蛋白填充劑産品。但由於産品致敏問題,長春博泰近年來的營業收入一路走低,虧損主要源於銷毀大量過期的膚美達産品,銷售情況並不理想。

另外,膠原蛋白在應用為填充劑時,填充優勢和致敏劣勢並存,關鍵在於企業的研發技術是否規避了這些風險。

除了注射類産品,敷料産品佔據膠原蛋白市場一大份額。敷料産品頭部公司主要是創爾生物和西安巨子生物。

創爾生物是我國膠原貼敷料産品的開創者,擁有全國首款無菌Ⅲ類膠原貼敷料。膠原系列産品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收入貢獻維持在85%以上。旗下擁有創福康、創爾美兩大品牌,近年來收入業績快速增長,盈利能力維持在較高水準。

據悉,創爾生物公司研發費用率達6%,處於行業較高水準。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擁有28項專利,擁有生物醫用級活性膠原大規模無菌提取製備技術以及複合産品成型技術。

而西安巨子生物以類人®膠原蛋白為核心原料,研發了體內可降解止血海綿、可降解人工骨修復材料、修復注射凝膠、疤痕修復凝膠等,研發了系列産品可麗金、可復美、可愈。

公司從成立至今,其類人膠原蛋白系列産品已廣泛應用於全國1100余家醫院的皮膚科、鐳射科、整形科和醫療美容機構等,進行了150余次臨床驗證,發表了20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SCI期刊100余篇,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部“863計劃”。不可否認,巨子生物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和貢獻都是巨大的。

除以上述企業之外,奧園美谷也在努力切入膠原蛋白賽道,其全資子公司與廣州暨大攜手進軍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市場,值得一提的是由黃亞東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暨大醫藥生物中心研發團隊,其成果也值得市場期待。(王莉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