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中藥“四氣五味” 食物也適用

發佈時間: 2021-07-27 14:14:44   |  來源: 光明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祛除病邪,有藥物治療,也有食物療法。明代名醫張景岳説:“欲救其偏,則惟氣味之偏者能之”。醫家説的氣味即性味。藥食均有性味,利用藥物性味之偏用於治療叫藥療,利用食物性味之偏用於治療叫食療。

《神農本草經》指出,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四氣五味”理論既能指導中藥使用,也同樣適用於認識食物。每一種食物都有性和味,只有全面了解,才能做到合理應用,獲得“倍勝於藥”的效果。

“四氣”怎麼區分

四氣又指四性,即寒、熱、溫、涼。其中寒與涼、熱與溫是程度上的不同,溫次於熱,涼次於寒。

溫性食物有刀豆、芥菜、香菜、南瓜、桂圓、杏、桃、石榴、烏梅、荔枝、栗子、大棗、核桃、雞肉、鱔魚等。熱性食物有韭菜、蔥、大蒜、生薑、小茴香、花椒、羊肉等。

溫性和熱性食物,可溫陽散寒,適宜寒性體質及寒性病證,表現為面色蒼白、口淡不渴、手足四肢清冷、小便清長、大便溏泄者。

涼性食物有茄子、蘿蔔、冬瓜、絲瓜、青菜、菠菜、莧菜、芹菜、蕎麥、薏苡仁、綠豆、豆腐、梨、枇杷、茶葉、蘑菇、鴨蛋等。寒性食物有馬齒莧、苦瓜、藕、茭白、柿子、西瓜、黃瓜、香蕉、桑葚、荸薺、田螺、螃蟹、紫菜、海帶等。

涼性和寒性食物,可清熱解毒,適宜熱性體質及熱性病證,表現為面紅目赤、口乾口苦、喜冷飲、小便短黃、大便幹結者。

中醫通常將寒熱之性不顯著的稱為性平。山藥、甘草、白果、芡實、天麻、茯苓、蓮子、黃精、黑芝麻、榧子、酸棗仁即屬這一類。由於性平和,一般情況下都可選用,尤其對素體虛弱或病證寒熱錯雜者較為適宜。

“五味”按需選擇

五味指酸、鹹、甘、苦、辛。

酸味有醋、馬齒莧、赤小豆、橘子、橄欖、杏、山楂、石榴、烏梅、荔枝等。酸味多含有機酸、鞣質等,適當食用可促進食欲,健脾開胃,增強肝臟功能,提高鈣、磷元素的吸收。但過量食用,可引起胃腸道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

鹹味有鹽、紫菜、海帶、海蜇、海參等。鹹味有補腎作用,但食鹹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少吃鹽及腌製品。

甘味有牛肉、山藥、大棗、蜂蜜、甘蔗等。甘味可滋補和中、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但過食甘甜會影響食欲,引起肥胖、齲齒。中老年人食糖過多,會導致血糖、膽固醇升高,誘發心血管疾病。

苦味有羊肉、苦瓜、茶葉、杏仁、白果、桃仁等。苦味能清泄火熱、降泄逆氣、通泄大便、燥濕堅陰等,但因多含生物鹼等,多食會引起腹瀉,脾胃虛弱者慎用。

辛味有姜、蔥、大蒜、香菜、洋蔥、花椒、韭菜、酒、豆豉等。辛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但過食辛辣會刺激胃黏膜,消化道潰瘍、便秘、痔瘡者要注意。

/養生食譜 /

清熱解表桑葉豆豉飲:桑葉15克,淡豆豉15克。兩者一併放鍋中,加水一碗半,煮至大半碗(約200毫升)。可清熱解表,善治風熱感冒,表現為發熱重、惡寒輕、咽喉紅腫、鼻流黃涕、苔薄黃。

溫散風寒蔥薑湯:蔥白30克,生薑30克,紅糖適量。蔥白洗凈,切段;生薑洗凈,切片;一併放鍋中,加水一碗,煮至半碗(約150毫升),調入紅糖,趁熱喝下。感冒風寒證宜於採用,表現為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苔薄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