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報對了,上大學心理問題可減少
發佈時間: 2021-07-09 10:30:25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高考志願報對了,可以有效降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這是我長期在一線教學與諮詢中得出的結論。其實這是從消極面談問題。從積極面看,志願報對了,就可以理順人生,從而讓自己充分享受大學生活的豐富與美好。
什麼是所謂的“志願報對了”?簡單地説,“志願報對了”的最高標準是指考生所報志願是他的興趣甚至熱愛所在,而“志願報對了”的最低標準則是“沒有報錯”:即考生沒有因為各種外界壓力(主要來自父母老師)報他不喜歡甚至是反感的專業。
我在教學與諮詢中接觸到大量因為專業沒有報對而無心向學甚至痛苦萬分的同學,其中,極小概率的同學在短暫的痛苦之後,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大一的課業,從而為自己爭取到大二轉專業的機會。而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大一時間都陷於痛苦、後悔、糾結,有的沉迷于遊戲或網路中無法自拔,也有的則直接躲到心理問題中。
為什麼“報對”志願如此重要?
因為這與大學生的發展任務有關,從心理學角度看,12-22歲左右的青春期正是一個人解決“同一性”尤其是“職業同一性”——即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從哪來,知道自己將往何處去的關鍵時期。而大學期間作為青春期的尾巴期,能否解決“職業同一性”,不僅關乎其大學期間的生活意義感,而且直接影響其學習與生活品質,關乎個人心理衛生狀況。很多來諮詢的大學生,雖然看起來心理上的問題多種多樣,但是深究下去就會發現,他們的心理困擾大多都可以歸結為同一性問題。
專業報對的同學,在興趣與熱愛的驅動下,生活充滿意義。因此擁有近乎永動機的內驅力,我稱這樣的人生為“理順了的人生”。
對父母而言,孩子自己有目標,剩下的學習任務就不用父母操心,他自然會進入“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狀態。不僅如此,未來的工作也會因為熱愛而更積極主動,更富有創造性。
對這樣的同學而言,學習就是常常處於“心流”狀態的享受過程。雖然學習中也會遇到難題,但是因為有興趣和熱愛存在,每解出一個難題,都是一個正強化,為成長添磚加瓦,並進入更好的、良性迴圈的成長狀態中。所以,“理順了的人生”是“心流涌動的人生”,是因為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專業,而擁有持續幸福感與意義感的人生。
需要特別説明的是,由於多重原因,能夠在大學期間就理順人生的學生是小概率事件。而更多的人則是在大學,甚至是大學畢業後一段時間才能夠真正理順。
而“沒有報錯者”,雖然不具備“理順人生者”的內驅力,但是因為守住了下限,也減少了由於“報錯”而産生的種種心理困擾——如沮喪、懊悔、不甘和痛苦,因此在學習之外有精力去思考和探索職業方向。順利的,可以在大二有機會換專業,不順利的,也可以在考研時換專業。還有的同學在認真學習的同時,培養出對現有專業的興趣,而進入理順狀態。
一個人一旦進入理順狀態,做了最喜歡的事,就會全神貫注、精益求精、保持開放與終身學習的習慣。用不了十年,就有可能成為行業的專門人才。不僅如此,還會常常體驗“心流涌動”的幸福感。
當然,他們也一定會遇到困難,但每一次困難的解決,都會有超常的快樂與成就感,會因為作出了更多的社會貢獻而得到了一個健康社會的基本回饋——收穫應有的聲望和收益。
即使社會變數極大地增加,但由於一個人在自己的專業上興趣盎然、精益求精、好學上進,養成了良好的專業素養,即使環境需要他轉型,他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在所熱愛的專業中培養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也會迅速遷移到新工作中,使他在最短的時間內勝任新崗位,收穫與社會共贏的成果。
現在的高考生報志願有一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父母常常從“將來哪個專業好找工作”或者“什麼樣的專業會有‘前途’或‘錢途’”出發,可是,這個世界從來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有前途、好工作”。抽象地看,任何工作,做好了都會有前途。一個人只可能適應某幾種工作。所以,高考生報志願時就有必要盡可能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專長選擇相應的專業,這樣不僅會有意義和價值感,而且還可以節能成長,並有效預防心理問題。
所以,“以不變應萬變”的報考方法就是:以考生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是否好找”、專業是否有“前途”和“錢途”為中心——盡可能發現與自己興趣和特長匹配的專業,盡可能以考生為中心,去找到與自己主客觀條件基本匹配的專業,理順自己與大學的關係。
如果由於多重原因,一名考生實在無從知曉自己到底適合什麼專業,那至少要設一個底線:不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把孩子送進大學,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還會認為:從此以後,孩子就過上了幸福生活。所以,父母老師常説的話是:“上了大學,你就可以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了。”
父母們並不知道,對有些同學而言,上大學是不快樂甚至是新痛苦的開始,每年十月新生入學的新鮮勁過去之後,諮詢室裏就會涌入很多因為對專業不滿而出現情緒困擾的同學。尤其是那些為滿足父母願望,而不得不報考不喜歡的專業的同學。在高校出臺可轉專業的政策之前,這些不喜歡自己專業的同學,有人不得不以退學重考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
所以,各位考生請以自己的主客觀條件為中心,在報志願時,盡可能作出“對的”選擇。希望了解自己興趣特長的同學,選擇“點亮人生”的專業,從此讓“心流涌動”成為學習與工作的常態。暫時還不了解自己興趣特長的同學,要能夠勇敢地忠實于自己,把住選專業的底線。
如此,我們大學的心理諮詢室裏就會減少很多困惑、迷茫甚至痛苦的來訪學生,而我們的大學課堂和校園則會增加很多充滿學習與探索激情的幸福大學生。(楊眉 作者為首都經貿大學心理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