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建黨百年:致敬中國整形美容事業先驅之朱洪蔭
發佈時間: 2021-07-09 10:44:54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序言: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産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中國整形美容行業發展的道路上,有這麼一群醫學專家,作為中國共産黨黨員或者追求共産主義理想的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美好追求,執著探索,追求卓越。
新中國第一個整形外科的創立者
在我國的醫院門類名稱裏,整形外科成為絕大部分醫院的普遍稱謂。有意思的是,直至現在依然有一南一北兩家著名的醫院,堅持保留自己的科室稱謂長達半個世紀,一個是上海九院的整復外科,另一個是北醫三院的成形外科。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成形外科(簡稱北醫三院成形外科)成立於1949年9月,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整形外科專業科室,其創立者是中國整形外科創始人之一的朱洪蔭。
朱洪蔭出生在1914年的北京,從小興趣愛好廣泛,喜歡文學、音樂、繪畫、自然學等。如果當年不是受到科學救國論的影響,朱洪蔭或許會在音樂繪畫方面同樣有卓越的造詣。
朱洪蔭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北平中央醫院(今北京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學習並從事外科工作。1948年,美國成形外科醫師韋伯斯特(J.P.Webster)在上海舉辦講習班,朱洪蔭在短短兩個月的學習後,堅定了終身獻身於成形外科事業的志向。1949年9月,在距離新中國成立的前幾天,在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北大醫院的支援下,朱洪蔭成立了成形外科。
伴隨新中國成立起來的成形外科,專業醫師就只有朱洪蔭一個人,不但床位只有兩張,而且缺乏專科手術器械。條件的苛刻並沒有阻擋住朱洪蔭對整形外科的探索,朱洪蔭決定自己動手,他把刮臉刀片縱橫折為四片,用棉線綁在劈開的竹筷上,做為切割剝離的器材;用杭州張小泉刀剪鋪生産的小剪子代替手術剪,並借用五官科器械以完成操作;沒有無影燈照明,就憑窗藉天然光線或輔以普通燈光進行手術;術前術後比照的案例照片,是協和醫院院外經營的一家普通照相館幫忙完成。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由於美空軍大量投擲凝固汽油彈,戰場上志願軍遭到嚴重創傷、燒傷。1951年,朱洪蔭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手術隊支援前線救治志願軍。
朱洪蔭曾回憶:“我的任務為治療顏面及手部燒傷後瘢痕攣縮。每日奔走兩個隊做手術,但孤軍作戰很難滿足要求,産生為部隊培養專業人員之念。”朱洪蔭的倡議得到軍隊衛生部的支援,于1952年和1953年舉辦了兩期以軍醫為主體的成形外科進修班,不少學員畢業後成為成形外科創建者或業務骨幹。
朱洪蔭(第一排左三)舉辦以軍醫為主體的成形外科進修班
1962年,北京醫學院黨委根據朱洪蔭的建議,在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創辦成形外科專科;1963年,成立了以成形外科為重點的綜合醫院——北京醫學院第四附屬醫院。1964年,朱洪蔭建立了成形外科研究室,這是原衛生部批准成立的第一個整形外科研究室,同時被指定為全國整形外科進修基地,奠定了成形外科分為臨床和實驗室兩大部分的格局,1965年併入北醫三院後,北醫三院成形外科成為全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培訓基地、整形外科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
2007年7月,擔任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的朱洪蔭,因病逝世,享年93歲。(淩燕)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成形外科)官方網站
2、百度百科詞條“朱洪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