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讓外科手術更安全
發佈時間: 2021-07-08 11:17:23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作為神經外科醫生,即使已經做過成百上千台的手術,也只有等病人醒了,看到他神經功能沒有受損,懸著的心才能放下來。隨著神經外科手術量的日益增長,近期,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應用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成功實施多例功能區病變切除術,效果滿意。
6個月前,49歲的卓阿姨出現左耳聽力下降的情況,令她苦不堪言。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患者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左側巨大聽神經瘤合併梗阻性腦積水。由於患者病變位置深,與腦幹、面神經等顱內重要神經血管關係緊密,因此手術難度增大,術後出現面癱、聽力喪失可能性也較高。
62歲韋婆婆的情況與卓阿姨十分相似,她因出現一側肢體麻木及無力的情況到柳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左側額頂部腦膜瘤。由於腫瘤位於功能區,壓迫中央前後回,與周圍腦組織粘連緊密,且血供豐富,術後出現肢體偏癱可能性高。
神經外科二病區負責人葉遠良博士介紹,大腦是人體“司令部”,這個部位做手術,既要去除病變又要維護神經系統功能正常,難度極高,需要精準的幫手來輔助手術醫生在複雜的神經網路中作出正確的判斷,這個幫手就是術中電生理監測。為卓阿姨和韋婆婆實施電生理監測下全切腫瘤,能夠很好地保護功能區皮層結構,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最終,兩位患者的手術十分順利,術後恢復良好。
涉及顱神經及功能區病變手術治療一直是神經外科醫生的難點,常規手術僅靠醫生解剖知識來識別顱神經及功能區,術後常常導致面癱、肢體偏癱及失語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神經電生理監測是神經外科手術中監測神經功能完整性、減少神經損傷、提高手術品質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通過經電刺激神經或皮層,對照操作前的肌肉複合動作電位波幅和潛伏期基線,可判斷神經、傳導束的功能變化情況,為手術中實時監測神經功能提供有用的資訊,是神經外科手術中常有監測技術之一,廣泛用於顱腦和脊髓手術。在誘發電位的監測下,可以早期判斷神經的位置和走形,監測神經功能變化,避免神經損傷。從去年年初開始,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在顱腦腫瘤和脊柱、脊髓手術中全面開展神經電生理監測,標誌著神經外科全面實現手術規範化、精緻化、個體化。
柳州市人民醫院在全市率先採用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能精準、有效地解除腫瘤對面神經及功能區的壓迫,此技術的應用將大大提高手術中的神經功能保全率,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葉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