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中國名醫--張學軍

發佈時間: 2021-02-24 16:22:58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張學軍,男,1955年8月出生於安徽宿松,中國共産黨黨員,醫學博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著名皮膚病學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安徽省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和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醫學科學家”,“中國健康傳播大使”,“國家名醫-國之大醫”稱號。

張學軍從部隊衛生員到國家名醫50年,長期從事皮膚病病因的基礎研究,尋找疾病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發現了漢族人銀屑病、紅斑狼瘡、白癜風、特異性皮炎、慢性蕁麻疹、痤瘡、天皰瘡、皮肌炎、過敏性紫癜、麻風等10種常見疾病易感基因,揭示這些疾病的遺傳易感性機制,成果用於疾病預防、診斷、預測、觀察藥物療效和副作用,作為藥物靶點開發成生物製劑單抗治療皮膚病等,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發現疾病易感基因作為中國原創性成果,評為2010年“中國十大科學進展”。發現汗孔角化症、毛髮上皮瘤、色素異常症、魚鱗病、毛周角化症、掌跖角化症、少毛症、紅斑角化症、逆向性痤瘡和多汗症等10種罕見皮膚病的致病基因,揭示疾病發病機制,成果用於疾病診斷、産前診斷和遺傳諮詢。外顯子測序(WES)發現罕見疾病致病基因作為中國原創性成果,評為2012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0年來這些成果為開展疾病易感基因和致病基因研究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為我國複雜疾病易感基因研究趕上世界先進水準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轉化醫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發表論文340篇,被引次數大於15000,H指數60;發表的論文改譯20種國外英文版教科書和遺傳學百科全書(OMIM)41個條目。以課題負責人身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次,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次,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3次,教育部一等獎1次,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次,中華醫學獎科普獎1次。獲國際皮膚科學會聯盟(ILDS)終生成就紀念獎,國際銀屑病學會(IPC)突出貢獻獎,談家楨科學獎-臨床醫學獎。   

近年來,張學軍擔任WHO全球銀屑病監測項目(GPA)亞太地區協調員和中華醫學會銀屑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首席專家,構建了中國銀屑病防控體系,在全國各地三甲醫院建立了300多個銀屑病的專病門診和50個不同研究領域的研究中心,100家GPA觀察點,同時為銀屑病患者開展“蒲公英健康教育科普”,提高了銀屑病患者的生活品質。開展甲氨蝶呤治療銀屑病的藥物基因組研究,發現影響藥物療效和副作用的敏感基因,將甲氨蝶呤治療銀屑病療效從48%提高到70%,同時降低了藥物副作用。利用海南樂城醫療先行區的國家“先行先試”政策,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生物製劑單抗治療銀屑病、SLE、特異性皮炎、慢性蕁麻疹等免疫性疾病,開展真實世界數據研究,為生物製劑治療中國人群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提供了依據。

張學軍曾任安徽醫科大學校長(2003-2014),亞洲皮膚科學會主席,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現任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附屬華山醫院)所長和特聘教授,安徽醫科大學疑難重症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第一附屬醫院)主任,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皮膚健康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特聘教授,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領銜專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