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北京援冀醫療隊24小時連軸轉

發佈時間: 2021-01-28 10:35:08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北京援冀醫療隊20名隊員分成4組,日夜不停歇地進行核酸檢測。

1月24日2時,河北燕達醫院西醫技樓二層中心實驗室依舊燈火通明。自1月10日來到這裡,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和佑安醫院兩支援冀檢測醫療隊24小時連軸轉,已累計完成核酸檢測26.3萬人份。

“現在已經好多啦,前些天最忙的時候實驗室裏的樣本多得能把人給埋了!”眼睛裏佈滿血絲的清華長庚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李潤青難得開起了玩笑。挺過了北三縣的兩輪全員核酸檢測,實驗室又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節奏,現在的工作重心轉向服務保障進京通勤人員。不少通勤人員為了週一能順利返京上班,趕著在週末做檢測。社區採樣多是白天採集,樣本送到實驗室已到晚上,來自北三縣各個社區、村的採樣標本匯集到這裡。讓檢測者在起床後就能看到檢測報告,就是李潤青糰隊的任務。

120平方米的實驗室被隔成了試劑準備區、樣本處理和核酸提取區以及基因擴增與分析區,區域間設置了一個物品傳遞窗口,窗口經過聯動設計,同一時間內只能打開一側,“這樣可以起到隔離緩衝作用,防止各區域間的交叉感染。”李潤青説,評價一個核酸檢測實驗室水準高低,就是要看各個環節是否都能做到操作規範。“時間緊環節多,很考驗一個團隊的配合力,哪個地方都不能掉鏈子。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的金標準,一定要零差錯,避免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的結果。”

樣本處理是整個流程裏最“驚險”的環節,檢測人員需要從生物安全櫃裏拿出採集的病毒採樣管,用加樣槍吸取一定量的樣本,再加入到反應板中進行核酸提取。戴著三級防護裝備的李潤青小心地操作著,眼睛緊盯著只有黃豆粒大小的操作板孔。打開蓋子的一瞬間,動作務必輕緩,不允許有任何滴漏或濺起,一旦形成氣溶膠,安全櫃外的操作者和實驗室環境就有被污染的可能。長時間的工作,李潤青已經練就了長憋氣短呼吸的特殊技能,“這樣就不會呼出太多的水蒸氣,擋在面罩上阻礙視線了。”

1個小時後,李潤青的隊友認真分析儀器電腦中的擴增曲線,對檢測結果進行判讀。脫下隔離衣、防護服,李潤青貼身的衣服已經濕了一大片;卸下護目鏡,摘掉雙層手套、醫用帽子和防護口罩,一條條勒痕在臉上、額頭和耳後延伸,手也被泡得浮腫、發白。“這下放心了,不耽誤大家進京上班了!”

1月12日、13日和16日、17日,北三縣分別啟動了兩輪全員核酸篩檢,檢測結果全為陰性,河北燕達醫院最高日檢測量超過10萬人份……新聞報道裏的這一個個簡單的數字,對醫療隊員來説則是一個個沉甸甸的日夜。“20名隊員5人一組,按計劃每組工作6個小時,但一到忙的時候大家都會主動延長工作時間,每個人都想多幹一點兒,給下一班少留些樣本。”這讓李潤青感動不已。

脫去防護服,每個隊員都是最普通的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隊員們平均年齡33歲,很多人孩子都很小,有些年輕媽媽給孩子打電話,聊著聊著就掉下眼淚,”樣本量少的時候,作為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的李潤青就組織隊員們在戶外散散步,曬曬太陽。還有十幾天就要過春節了,疫情形勢還不明朗,對於是否能回家過年,李潤青心裏還是沒底,“不過,寒冬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我相信,勝利的那一天終將到來!”(記者楊緒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