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初步判定陽性病毒核酸來源於疫苗液 不具有傳染性

發佈時間: 2021-01-27 09:42:40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近日,部分省份在新冠疫苗接種單位採集和檢測的環境標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引發公眾廣泛關注。為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中國疾控中心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判,發佈《關於新冠疫苗接種單位環境標本監測相關工作技術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初步判定新冠疫苗接種環境中的病毒核酸來源於疫苗液,不具有傳染性。

記者了解到,部分省份在新冠疫苗接種單位採集和檢測的環境標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後,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對這些樣本進行了核酸檢測,結果顯示接種單位(注射室、留觀室和外部走廊等)的桌面、墻面、門把手和走廊等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隨後,中國疾控中心對上述陽性環境樣本和疫苗瓶內的殘液同時進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環境樣本中的病毒基因組序列與檢測的疫苗瓶中的疫苗株一致,且與當前流行毒株的基因組變異位點組成有顯著差異。初步判定新冠疫苗接種環境中的病毒核酸來源於疫苗液。

核酸陽性的原因是什麼?風險如何?

《建議》指出,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由野病毒經過培養、滅活等工藝製備而成,病毒已經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了相對完整的病毒核酸片段。接種過程中,開啟疫苗瓶、抽取疫苗液、注射器排氣、接種後注射器或疫苗瓶內的液體殘留等,可能會以液體或氣溶膠的方式,污染接種場所的接種臺、墻壁、門把手、走廊、接種人員和受種者衣物等物體表面。

而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即我們所熟知的核酸檢測)靈敏度極高,如果在核酸片段被降解前進行採樣,那麼核酸檢測結果就很可能呈陽性。

在疫苗接種過程中,接種操作可能産生含病毒核酸的氣溶膠或疫苗殘留液體,可能會污染接種室桌面、地面、工作人員和受種者及其個人物品表面,並可能擴散至較遠距離,造成注射室、留觀室、外部走廊、臨近接種門診的其他科室、衛生間等核酸污染。核酸污染範圍可能受接種人群數量、工作人員數量、活動方式、空氣流通情況等影響。

同時,在接種過程中,疫苗液可能因污染工作人員衣物、手套或其個人物品表面而致污染處核酸檢測陽性。據中國疾控中心披露,部分省份接種單位環境中檢測到疫苗株病毒核酸陽性後,相關機構同時對工作人員開展了鼻咽拭子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這也顯示上述接種環境暫未出現感染人的情況。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提示,儘管目前尚未有工作人員通過吸入疫苗液所致氣溶膠引起鼻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的報告,但仍需進行持續關注和研究評估。

滅活疫苗中的病毒核酸沒有傳染性

《建議》指出,由於滅活疫苗中的病毒核酸已沒有活性,因此並不具有傳染性。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鋻於各接種單位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將持續開展一段時間,接種場所被疫苗核酸污染的風險較高,如對接種環境進行常規監測將對疫情監測預警帶來干擾,因此不建議對接種單位常規進行環境標本採集和核酸檢測。

如已經開展監測發現陽性,或在疫苗接種場所附近採集的環境樣本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建議通過病毒全基因組測序的方式,明確核酸是否為疫苗株。

專家建議,若當地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且流行病學資訊提示疫情與接種單位工作人員或受種人有關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特定接種單位進行環境和人群採樣,結合流行病學資訊和病毒基因組測序結果進行綜合研判。

疫苗接種單位應避免疫苗株核酸污染其他環境

那麼,應該如何做好疫苗接種組織工作、環境消殺呢?《建議》給出了具體方案:

對接種機構而言,首先,要減少受種者的陪同人員數量,做好受種者和陪同人員的健康篩查工作,進入接種單位時要求其按規定佩戴口罩,進行健康詢問、體溫檢測等;其次,根據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要求,按照應種盡種原則,完成接種單位工作人員新冠疫苗接種;再次,要保持接種單位環境清潔,加強通風,按照規範做好常規清潔和消毒工作,若在環境標本中檢測出疫苗株核酸陽性時,無須採取額外的大規模消殺措施;最後,要加強新冠疫苗接種單位醫療垃圾管理,使用雙層垃圾袋進行包裝並紮緊封口,避免疫苗株核酸通過醫療垃圾等污染接種單位以外的環境。

對接種工作人員而言,要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佩戴口罩、穿隔離衣、戴工作帽、戴手套等,接種工作結束後脫掉個人防護並作為醫療垃圾處理,實施接種前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進行消毒,離開房間時更換新的口罩,不把個人物品帶入接種室,遵守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規定。(記者張亞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