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媒為介助力健康事業創新發展
——展望2035 現代化中國大健康主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發佈時間: 2020-12-16 16:39:56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2020年12月12日,由中國網健康頻道主辦的“展望2035——現代化中國大健康”主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指示要求,著力研討如何更好地發揮媒體平臺作用,凝聚健康行業各方智慧和力量,探索創新模式,全力推進大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
中國網健康頻道總監王子楓致辭,內地與港澳經貿交流促進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秘書長馮希望,中央組織部幹部教育局原副局長董萬章,中國科技協會原局長、高級工程師,中創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初炳英,301醫院肝膽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談景旺,北方工業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王建省,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張俊虎,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監測與評估部主任李英華,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健康體檢中心副主任趙芳紅,財智谷創始人兼CEO盧基明,北京依然綠色産業集群董事長、紅享廳健康委員會秘書長楊雨桐等來自相關行業組織負責人、大健康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出席併發言。中國網健康頻道執行總監李金海、副總監張豐、許晴晴、郭江,中國網健康頻道中國特約研究員相振華,中國網健康頻道活動部主任吳俊玲、戰略發展部副主任王希文參加了會議。研討會由副總監張豐主持。
王子楓在致辭中強調,中國網健康頻道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關注支援下,較好的完成了各項任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發揮主流媒體的平臺作用,做好新時代健康事業發展的宣傳報道及資訊服務,希望大家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王子楓表示,為了深入宣傳新時代健康中國思想,助力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落實,為中國健康事業創新發展,為我國健康品牌走向世界,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創新服務。我們想通過主題沙龍的形式,加強與各行業在健康主題內容上的溝通探索,著力打造匯聚智力、匯聚資源、匯聚品牌的高地,使其成為有知名度的健康特色文化品牌,推動和促進健康頻道的提升發展,把大健康事業共同辦好。
會上,大家熱烈探討了中國網健康頻道如何發揮媒體智庫平臺作用,為大健康産業發展開具“良方”,各抒己見。
董萬章發言時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為新時代健康中國建設明晰了發展路徑,這是健康産業加速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關注老年人健康。關注老齡化社會應對之策,是健康頻道的一個重要任務。
談景旺從醫學醫療專業角度講了醫療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實踐的關聯。
張俊虎結合自身工作實踐體會,提出未來健康中國主題沙龍要圍繞宣傳黨和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傳播健康新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新方式。
初炳英提出健康沙龍活動應主題更加集中細化,形式靈活,氛圍寬鬆,借鑒其他類似活動經驗,提升站位。
李英華認為健康沙龍活動要聚焦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圍繞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創立健康環境,講好中國健康故事,把大健康行動落實到每一個縣市、鄉鎮農村和社會各個角落。
趙芳紅在研討會上提出,活動在內容設計上,應以宣傳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重點,緊緊圍繞綱要提出的“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五個方面的戰略任務,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助力人民健康水準的提高。
王建省從健康沙龍參與的主體、定位、策劃、組織、專業理念與産業結合等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要結合熱點,尤其要在個性化需求方面的科學分析和有效洞察上下功夫。”中國網健康頻道中國特約研究員相振華表示,借助中國網健康頻道,充分展示“十三五”以來健康中國建設的成果,為健康中國建設營造更有利的輿論環境、提供全方位的輿論支援,讓科學健康理念佔領網路宣傳陣地。
盧基明和楊雨桐在座談中反映了基層對健康科普、智慧健康以及健康文化服務方面的需求,並希望健康中國主題沙龍能走出去,深入一線。
李金海、許睛睛在會上也發表了各自的觀點,並表示講好健康中國故事,努力做好健康工作宣傳,是我們的職責。感謝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好建議。希望會後繼續保持聯繫溝通,關注中國網、關注中國網健康中國頻道。
研討會上,馮希望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養老服務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受傳統文化影響,老年人大多更傾向於在居家養老,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來養老。但是目前居家社區養老面臨著老年人支付能力、扶持政策落地以及服務模式創新等突出問題。健康沙龍要進一步研討有關居家養老政策、減輕養老壓力,降低服務成本等相關問題。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健康中國建設是一項全局性整體性、跨領域跨部門的系統工程,需要形成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健康沙龍要以理論探討與實踐調研相結合的形式,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為大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