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膝蓋疼,看部位辨病因

發佈時間: 2020-10-21 13:49:09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膝蓋疼痛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平時路走多了、鍛鍊用勁兒大了,都是誘因。臨床上,引起膝關節疼痛的病因其實有很多種,需要結合疼痛部位、持續時間、伴隨症狀、患者年齡等因素綜合判斷,只有明確病因,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關節,它由1層滑膜、2個半月板、3塊骨頭、4根韌帶共同構成。滑膜位於密閉的膝關節腔內壁,負責分泌潤滑劑和營養物質;半月板位於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起到彈性減震、輔助彎曲、保護關節軟骨的作用;3塊骨頭分別位於膝關節上方(股骨)、下方(脛骨)和前方(髕骨),為膝關節提供支撐、傳導動力;4根韌帶主要起穩定膝關節的作用,位於膝蓋兩側的內外側副韌帶保證膝關節側方穩定性,而位於膝蓋中間的前後交叉韌帶保證膝關節前後方的穩定。

不同的膝關節疾病或損傷,常常有特定的疼痛部位,醫生可根據不同的疼痛部位初步對疾病進行判斷。

膝蓋前方疼。最常見於髕骨關節炎、髕骨軟化、滑囊炎、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表現為膝關節彎曲時膝蓋前側疼痛,影響患者上下樓,在下樓、下蹲時症狀尤為明顯。此外,髕骨半脫位也會誘發前側疼痛。

膝蓋上方疼。一般見於股四頭肌肌腱炎、肌腱損傷,表現為屈伸膝關節時疼痛,往往伴有髕骨上方壓痛。

膝蓋下方疼。常見於髕腱炎、脛骨結節骨骺炎,患者通常在劇烈運動或下蹲時疼痛加重,休息後緩解。

膝蓋兩側疼。一般考慮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患者一般表現為走平路不疼痛,上下樓疼痛,伴隨或不伴隨壓痛,這種情況需及時就醫。

膝蓋後側疼痛酸脹。最常見於腘窩囊腫,且絕大多數不需治療。

對膝關節來説,最好的檢查方式是核磁共振,既可以看到關節裏是否有積液,判斷積液量多少,又能很好地評估膝關節內半月板、韌帶和軟骨的情況;如果發現半月板損傷,還可以對損傷進行分級。此外,膝關節的常用檢查還有X片、CT、B超、穿刺檢查等。

只要明確膝關節疼痛的病因,早期規範化治療,大多數膝關節疼痛都能獲得良好的療效。對於已有膝蓋損傷的患者,疼痛發作急性期(即疼痛發作3周內)建議膝關節減少活動量,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長跑、爬山、球類等對抗劇烈的運動。慢性和急性期後的膝關節疼痛患者,可逐漸做膝關節康復鍛鍊,佩戴護膝3~4周,游泳、慢跑、靠墻靜蹲等對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都有意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醫師 張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