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孩子該如何科學"秋凍"?衣服應該這樣穿

發佈時間: 2020-10-19 09:50:34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編者按:“十一”長假歸來,醫院門診感冒、咳嗽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很多家長疑問,“春捂秋凍”,秋天凍一凍不是對身體有好處嗎?怎麼小孩還沒凍就感冒咳嗽了?孩子該如何科學“秋凍”?

“秋凍”是要通過“凍”來增加孩子對冷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增強孩子體質,但不意味著到天氣轉涼仍舊一直給孩子穿著短袖、裙子。殊不知小兒體溫調節能力尚不成熟,在天氣忽冷忽熱時比成人更易染病。所以還有句俗話説:“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循序漸進,科學進行。

1.進行冷適應。從入秋開始,父母就要逐漸培養孩子耐“凍”。飲食均衡,不盲目“貼秋膘”,多戶外活動,多接觸戶外空氣和陽光,給孩子增添“秋凍”底氣。

2.要把握“漸進”和“適度”兩個原則。鍛鍊應循序漸進,不宜進行高強度、過長時間活動,也不宜活動到大汗淋漓,以孩子能耐受、微微出汗,然後逐漸增加活動量。

3.注意適時增添衣物。孩子穿衣應注意腹部、足部保暖,不要穿得過於厚實嚴密。但對於平素體質欠佳、反覆感冒或穿衣比較多的孩子,先不要嚴格要求衣服與其他孩子厚薄相同,應根據孩子體質、運動量及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讓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過程。

4.“秋凍”一定要因人而異。平素出汗多、反覆感冒肺氣虛弱的孩子,或面色發黃、消瘦、食欲不振脾胃虛寒的孩子,尤其應注意“凍”的程度。如果肺脾虛弱症狀明顯,建議先進行中醫調理。而且,還有一些慢性病,如抽動症、哮喘、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常因感冒而導致病情反覆或加重,家長應尤其注意孩子避免感冒。所以,增強孩子體質不是簡單“受凍”,更重要是堅持鍛鍊、合理飲食及適當穿著。

小貼士:“秋凍”時節就給娃這樣穿

怎麼穿交由寶寶來決定

杜絕“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我們小時候就會被家長們吆喝著,穿了一層又一層。輪到自己有寶寶了,不知不覺這個習慣竟也延續了下來。常常在大街上看到大人還是穿著短袖,寶寶卻早早穿上了秋裝。家長擔心孩子被凍到,容易生病,反正多穿一件衣服也沒什麼,穿總比不穿強。

到底穿多少呢?

1歲以內的寶寶,比爸爸媽媽多穿一件;

1歲以上的寶寶,跟爸爸媽媽穿一樣;

3歲以上的,詢問寶寶的意願添減衣物,如果寶寶不冷,家長也不應強迫,等冷的時候再給寶寶添加就好了。

穿衣過多,有時比穿少危害更大

醫學上有“捂熱綜合徵”一詞,顧名思義,穿得或者蓋得過多,導致熱量沒有辦法散出的一系列症狀。寶寶被裹在厚厚的衣服裏,産生的熱量散不出去,衣服裏的溫度會越來越高,很容易出現高熱、脫水、缺氧、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狀。

既然不能穿太多,説明祖輩流傳下來的“秋凍”是可取的嗎?萬一凍出病來怎麼辦?有同樣煩惱的爸爸媽媽可以學習一下洋蔥穿衣法。

沒看錯,就是那個辣眼睛的洋蔥。這也是讓爸爸媽媽們注意,在給寶寶添減衣物的時候,要一層一層的來。

最裏層,穿透氣排汗的貼身衣物;

中層,穿保暖效果好的衣物,比如毛衣、針織衫等;

最外層,可穿防水、防風的外套。

衣服這樣一層一層地穿著,可以讓衣服之間的空氣更好地流通。不論熱了還是冷了,穿脫衣服也方便。

請收下秋季的“穿衣法則”

初秋溫度還是稍高,多在24℃~27℃,在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可以換成長袖、長褲子即可,不一定要穿外套。

中秋這個時節溫度就稍微低一些了,可以給寶寶加上薄外套或者背心。

深秋氣溫繼續下降,寶寶身上的衣物可以增加到毛衣或者薄款羽絨服。

特別提醒家長們注意,不要給寶寶買帶有繩子或帶子的衣服,尤其是在脖子周圍,這樣容易纏到某個地方引起窒息。此外,拉鏈衣服相對扣子衣服會更加安全。小寶寶愛摳這些有洞洞或者比較小的物品,即使看起來結實,寶寶摳幾天可能就掉了,而且容易誤食。

如何判斷寶寶冷熱?摸後脖頸!

穿衣法則知道了,怎麼判斷穿的是不是合適呢?摸後脖頸!

是的,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摸手腳。有些老人或者沒有經驗的爸爸媽媽,感覺寶寶的手腳涼就認為寶寶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寶寶的末梢迴圈差,所以手腳容易冰涼。

如果後脖頸摸起來溫熱,説明衣服穿得很合適;

後脖頸發涼,説明衣服穿少了;

後頸出汗了,説明穿得過多。

別摸露在外面的後頸,要摸被衣服覆蓋的地方。(人民健康網綜合自北京青年報、中國婦女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