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北京養老服務設施規模 按區從內向外“擴張”

發佈時間: 2020-10-12 13:47:14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現實挑戰】超大型都市土地稀缺,居民又有就近養老的需求

【應對策略】北京以城市空間結構為基礎和依據,分區域統籌服務資源,優化養老服務設施空間佈局

您所在區的養老服務設施將如何佈局?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官網公示《北京市養老服務專項規劃(2018年—2035年)》(草案)。根據專項規劃發佈的“引導圖”,養老機構的規模從城區到近郊、遠郊逐步“擴張”。

到2025年,北京80%的戶籍老年人將能得到就近、精準、可預期的養老服務。到2035年,基本養老服務100%覆蓋老年人群,失能失智老年每人平均可獲得優質的長期照護服務。

2025年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全覆蓋

值得關注的是,專項規劃設定了中期(2025年)和長期(2035年)兩階段發展目標。

至2025年,“三邊四級”就近精準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覆蓋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實現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全覆蓋,80%的戶籍老年人得到就近、精準、可預期的養老服務,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和養老服務聯動支援機制逐步推進。

至2035年,全面建立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和養老服務聯動支援機制,基本養老服務100%覆蓋老年人群,失能失智老年每人平均可獲得優質的長期照護服務,活力老年人100%可享受便捷可及的就近就地養老服務。

此外,針對全市養老基本服務對象、困境兒童、特定困難殘疾人和長期照護對象中患有艾滋病等傳染病和精神疾病的特定群體,佈局立項建設公益性、托底性、專業化、常態化的長期照護機構,填補城市規劃空白。

養老機構規模北京由內向外“擴張”

根據專項規劃發佈的“養老服務設施空間佈局引導圖”,到2035年前,北京市的生態涵養區、多點地區、副中心、中心城區、核心區將各有不同的養老設施空間佈局規劃。總體來看,東西城以及周邊地區將加密建設小微型養老服務設施,限制建設大型養老機構;近郊地區可適當建設中小型養老機構;遠郊地區則以自然山水、旅遊休閒為特色,發展康養小鎮等新型養老服務。

生態涵養區:

適度發展康養小鎮

包括延慶區、懷柔區、密雲區、平谷區,以及門頭溝區。這幾個區將適度發展康養小鎮、養生基地等新型養老服務,突出自然山水優勢和旅遊休閒特色,按照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理念,重點承接健康養護、森林康養等養老服務功能,在做好轄區養老保障的基礎上,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設施,一邊提升基層公辦養老機構的服務品質,一邊規劃建設農村幸福萬年驛站。

多點地區:

適度建設中小型養老機構

包括昌平區、順義區、房山區、大興區。將加強與中心城區的養老服務聯動,在滿足本區養老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承接中心城區養老服務功能外溢,適當建設中小型養老機構,一般床位規模控制在100張至500張以內。著力於基層公辦養老機構的功能完善和服務提升,同時規劃建設養老照料中心和城鄉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副中心:

大型養老項目向北三縣延伸佈局

通州區將充分發揮城市副中心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順義、平谷、大興(亦莊)等東部各區聯動發展。本地以中小型養老服務設施為主,結闔家園中心建設,鼓勵養老服務設施、公益性福利設施和醫療設施鄰近設置保障就地養老、就近養老需求。同時,做好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籌規劃,不再建設大型養老機構,相關養老項目向北三縣延伸佈局。

中心城區:

加密建設小微型養老服務設施

包括海澱區、朝陽區、石景山區和豐台區。這些地區將嚴格控制新建大型養老機構,充分利用非首都功能疏解後存留的限制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加密建設小微型養老服務設施,一般床位規模控制在50張至150張以內。完成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規劃建設任務。

同時,支援企事業單位採取多種途徑,利用閒置資源建設養老機構或養老照料中心,通過騰退還綠、留白增綠,增加活動廣場,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遊憩場所。在充分滿足本地養老需求的前提下,承接核心區轉移的服務需求。

核心區:

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西城區、東城區將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嚴禁建設超過300張床位(含)以上規模的社會辦大型養老機構,控制建設100張床位以上的街道養老照料中心,鼓勵將疏解騰退後的限制設施和建築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多種途徑補充養老空間,提供養老服務。

同時,推動核心區與生態涵養區簽署發展協議,探索利用生態涵養地塊,將核心區的養老和康養需求“外擴”;支援加密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等小微型養老服務設施,支援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附著于已有小型養老機構,提高綜合功能;探索“共生居住”養老模式,對於騰退的平房院落,通過適老化改造將房間更新為老年人的家庭單元。

養老床位分三類:長期集中、短期托養及家庭照護

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規劃提出分類界定養老服務的屬性定位,以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為前提,分類界定養老服務對象。同時,提升護理型床位佔比,202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重佔60%,2035年達到80%。提高醫養結合能力,2025年醫養結合將百分百全覆蓋。

規劃也明確,重新界定養老床位,明確養老床位包含長期集中養老床位、短期托養床位以及家庭照護床位等“三張床”。引導區、街鄉鎮持續填補養老照料中心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設以及能力空白點,將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的身邊、床邊、周邊。

至2025年,全市養老床位總數達到15.3萬張,千人常住人口養老床位提高到7張,建成並運營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8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達1200個。至2035年,全市養老床位總數達到21.6萬張,千人養老床位數9.5張;建成並運營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38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總量不少於1600個。

此外,北京在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將有一系列舉措,包括:加快推進老舊居住小區和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鼓勵低齡老年人幫扶高齡老年人;重點為獨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專業的到府服務;建立養老護理人員信用評價體系,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穩定從業人員的激勵力度,逐年提高年度績效水準和從業人員收入水準。(記者陳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