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如何應對“秋火”上身

發佈時間: 2020-10-09 10:51:40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受訪專家: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李雨

秋分是氣溫變化的重要分水嶺,天氣越來越冷且越發乾燥,人體代謝也逐漸從陽消向陰長過渡,一旦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很容易引“火”上身,其中以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四種最為常見。

心火。根據中醫理論,心主血脈、主神智、主汗液、開竅于舌。所以,有心火的人往往表現為低熱、心煩、盜汗、口乾和失眠。中醫認為,苦入心經而能降泄心火,苦瓜湯、蓮子粥、赤小豆靈芝粥、陳皮水等均具有良好降火功效。除了飲食調節,還可按揉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和少府穴(握拳,小指尖處):拇指指腹由輕漸重,雙手交替按壓,每日2次,每次10分鐘。

肝火。肝失疏泄、情志不遂鬱而化火,或嗜食肥甘油膩而化火,均會導致肝火旺盛。針對肝火,要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症狀“滅火”:脾氣暴躁、口乾口苦、做夢多,喝菊花茶、蒲公英茶或桑葉茶;眼睛幹澀、關節肢體僵硬,活動不靈活,指甲乾枯可以吃桑葚、枸杞,以滋補肝腎陰血;胸悶、脅肋脹痛、乳房脹痛、情緒低落可以喝玫瑰花茶、月季花茶、薄荷茶等疏肝解鬱。此外,降肝火還少不了調節情緒,其中關鍵在於制怒。平時應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可以多做做擴胸運動,有助疏散氣機。遇到不開心的事,及時宣泄,別憋在心裏。

肺火。肺火多因感受外邪所致,邪氣入裏而化火,或因體內陽氣旺盛,加之情志因素而化火,邪熱內盛使得肺失清肅,表現為幹咳少痰或嘔吐黃痰、口燥咽幹、咽喉腫痛、尿黃等症狀。穴位按壓和刮痧能有效降肺火:按迎香穴可清咽利喉、清肺瀉火;搓魚際穴有助緩解肺火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幹痛、大便乾燥等症。此外,食療建議服用沙參粥、百合粳米杏仁粥、百合綠豆湯、冰糖梨水等,平時也可多吃梨、羅漢果、枇杷、甘蔗、銀耳、蘿蔔等食物。

胃火。對於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中醫稱為胃火,症狀表現為腹脹、口乾口臭、大便稀爛或便秘、牙齦腫痛、食欲不佳等。判斷胃火最簡單的3個標誌就是口臭、胃酸、便秘,有以上三個症狀任何一個,説明胃火已經悄悄傷身了。降胃火,平日可多用指端按壓內庭穴(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具體方法:一側拇指的指端稍用力按壓內庭,以有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每天堅持按摩數次。食療建議飲用鮮蘿蔔汁,中醫認為,蘿蔔汁性味辛、甘、涼,歸肺、胃經,常飲降胃火。胃火多由飲食不當所致,所以防勝於治。秋分後天氣寒涼,火鍋成為很多人的飲食選擇,建議大家最好有節制地吃,同時少選辣鍋,吃完火鍋可適當吃一些涼性水果,比如西瓜、梨等,對預防胃火有益。(特約記者鄭文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