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代表:醫療機構職能需前移,強化其疾病預防控制職責
發佈時間: 2020-09-10 14:35:37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羅傑(來源:新華社)
中國網:您今年都帶來了哪些建議?
羅傑:一個就是建議設立國家公共衛生日,把1月23號武漢“封城”那一天設為國家公共衛生日。我想在公共衛生日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説有關傳染病的預防、健康知識宣講等等這樣一些活動,這是第一個建議。
第二,就是要完善在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時候,對死亡病例進行病理解剖相關的法律法規。
第三,加強對公立醫院的建設,建設區域性重大疫情的救治基地。
第四,加強對湖北醫藥學院(的建設),把它建成一個區域性公共衛生人才的培訓基地。
最後,因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源頭是在十堰,重大疫情對水源肯定會有影響,所以我們想國家能夠支援,在湖北醫藥學院建立南水北調環境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網:反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在哪些環節上加強?
羅傑: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我們看到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體系建設應該是多系統、多環節的。比如説這次就存在預警的問題,預警這個環節失靈了。
第二,在應急管理決策上,應該需要更多專業人士參加。因為最開始你看網上的民意,有很多措施提出來,但是次次沒有決策,可能內部還缺乏一些專業人士參與這個環節。
第三,一些流程上要進一步優化。最開始疫情發生以後,發熱病人去各家醫院求診,容易導致院內的交叉感染。後來採取果斷措施,一個是開始居家(隔離),後來有集中隔離,這種應急的流程應該進一步梳理和規範。
第四,就是儲備的問題。一個是人員的儲備,還有一個是物資的儲備。整個湖北的醫務人員嚴重不足,全國各地43000多名醫務人員都來支援武漢、支援湖北。武漢市是“國家隊”來(支援),各個地級市都是由一個省對口支援一個市。因為最開始有醫務人員感染,後期醫務人員在隔離病房工作時間長了以後也存在問題,必須要休整,不休整的話,醫務人員也會崩潰的,所以儲備上還是有點問題。物資的儲備大家都知道,早期的物資儲備還是不夠,後來在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下(才得以緩解)。海外有不少人,包括海外華人,他們的支援力度很大。
這些很多環節,應該是一個體系建設。我覺得疫情過後,在整個衛生應急響應方面、公共衛生管理方面,應該形成一個大的體系,進行統籌規劃,完善每一個環節,做到有備無患。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反思和要進一步加強的地方。
中國網: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對您提出的建議作出了回應。他還對疫情防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給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最有共鳴的是哪一點?
羅傑: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他説,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的職責。我覺得這就點明瞭將來在疾病的預防控制上,醫療機構應該發揮作用。
大家試想,疾病發生了以後,誰最先知道?肯定是醫院裏面的醫務人員最先知道,疾控部門不會最先知道,所以醫務人員要進一步強化疾病預防控制的職責,醫務人員都要有這種意識。第二,病人來了之後,他是聽醫生的話,還是聽疾控人員講的健康方面的建議?他肯定是對醫生給的健康方面的建議,更願意接受。
確實大家都知道,“上醫治未病”那是最好的。所以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它的落腳點應該是在醫療機構裏面。醫務人員和醫院都應該有這樣一個使命和職責。
昨天習近平總書記講完這個話,我就想,將來醫院的職能要從單一的治病前移,預防、健康教育,或者説健康干預,這些職能都要再加強。當然後續,除了對疾病進行干預,對有些疾病進行治療,疾病治愈後的康復這一塊應該也是醫院要繼續加強的一個方面。
疾病治完了以後,不是病人馬上就能回歸社會,你要對他進行一些康復治療。比如説這次新冠肺炎病人的康復,國家也在講,新冠肺炎病人康復回家後,第一要定期隨訪,第二要進行心理輔導,第三要讓他們儘快地回歸到社會裏面去。因為第一,新冠肺炎病人的心理還是比較壓抑的;第二,社會上對新冠病人也是有歧視的。所以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這三個鏈條串聯之後,才是一個醫院完整的功能。
中國網:公立醫院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公立醫院的數量還有規模乃至編制,其實都成為了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影響因素。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強化公立醫院的作用?
羅傑: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對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公立醫院承擔的社會責任評價都很高,都説公立醫院是新冠肺炎疫情戰鬥的主力軍。我想將來在公立醫院的建設發展上,國家應該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
通過這次疫情來看,第一,公立醫院的人手普遍偏緊,所以在戰“疫”的後期,人員都比較緊張。第二,物資的儲備也是比較少的。大家看看物資的儲備,平時可以,戰時就不夠。所以在公立醫院將來的發展過程中,怎麼樣實現“平戰結合”,這是大家都提到的話題。平時怎麼樣?戰時怎麼樣?
我想在各個城市裏面都有傳染病醫院,傳染病醫院怎麼和綜合性醫院進行有機的融合?平時有沒有那麼多(重大)傳染病,公立醫院感染科也能應付一些日常的傳染病(診治),傳染病醫院的醫生還有很好的臨床實踐的機會。我覺得可以實現綜合性醫院託管或者帶建傳染病醫院,大家在一起就可以進行技術上的交流,戰時的時候可以馬上把傳染病醫院利用起來,不至於到時候出現傳染病醫院設施設備不夠、人員緊張的情況。
所以我覺得,從國家層面來講,疾控體系和醫療體系之間的職責需要進一步明晰,要彌補他們之間的縫隙。第二,應該根據城市和醫院的特點,選擇不同層級的醫院,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第三,要打通城市的公立醫院和傳染病醫院,做到“平戰結合”。
中國網:後疫情時代,對於如何穩定醫護人員隊伍,您有怎樣的建議?
羅傑:關於醫護人員的穩定,首先要從行業地位來談這個問題,包括公共衛生(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4日的講話裏面也講了,要增強一線疾控人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現在也存在醫院醫務人員流失的現象,這個其實很正常。因為現在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下降了,這是很明顯的一個因素。它們現在對優秀的應屆畢業生的吸引能力是比較弱的。如果這些優秀人才能夠進入到這個行業裏面,其實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也不會再流失了。所以這是一個行業地位的問題。
這個行業的地位現在為什麼會受到挑戰?第一個是現在傷醫、辱醫的現象還是存在。第二,這個行業要付出才有收穫,一輩子要學習。在這樣一個需要隨喊隨到、終身學習的行業裏面,醫生醫務人員的待遇,他的回報和付出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提高醫院的行業地位,要營造全社會對醫生職業的尊重。傷醫辱醫的事件,一定要控制得非常低。第二,也要通過加強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改善醫務人員的待遇,提高整個行業對大家的吸引力。除了這兩個方面以外,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公立醫院當然還要以病人為中心,這方面努力也要加強。
其實在這一次抗疫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那麼多醫務人員沒有一個人當逃兵。醫務人員這種救死扶傷、敬畏生命、甘於奉獻的職業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全國人民應該也會通過這件事情對醫務人員有一個正確的看法和認識。大家應該放心,而不是説你到醫院來了,就想醫生怎麼掙你的錢,不是這麼回事。我覺得醫生會把病人放在心裏,病人也應該信任醫生。如果你信任醫生了,醫生對你的回報甚至會更多。我們從這個事上真的可以總結出,那麼多素不相識的病人進到醫院,醫務人員冒著那麼大的危險去精心地守護每一個生命。那就是因為我是個醫生,這是我應該做的。
還有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情。每次我們醫院的醫生做了這些壯舉以後,別人問他,他都説,這是我應該做的。其實我後來跟他講,是啊,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你的每一次選擇,其實都是你背後的那種精神力量對你的驅使。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信仰是什麼?支撐你的是什麼?你的選擇一定也會是那樣。所以這次我覺得全國人民都應該會對醫務人員這種“醫者仁心”的表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網:從法律維度上來講,後疫情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醫生的職業尊嚴感?
羅傑: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方面,應該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在醫院這一塊,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再強化一下,要尊重醫生。對傷醫、辱醫這種事件,應該在法律法規上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已經通過了,並準備要實施了,這應該會對醫務人員的人格、地位、尊嚴的保護更好一些。
我們也希望管理者能夠儘快實施,也希望通過立法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最終保護的是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只有你給醫務人員尊嚴感和安全感,他回報給病人的會更多。
醫務人員“醫者仁心”這幾個字不是唱高調,真不是寫在衣服上,而是寫在每個醫務人員的心裏面的。所以我覺得法律法規應該按照相關的要求執行,這會提高醫院的行業地位,也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我們這個行業,也會留住現有的這樣一些優秀的人才。
(本期人員——責編:杭舟;記者:張若夢;文字:杭舟、張若夢;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