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醫者初心:永不忘記基層百姓的信任

發佈時間: 2020-09-08 14:40:28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曹三利醫生手術中

我叫曹三利,是航空總醫院骨科醫學中心創傷外科一名顯微外科專業醫生。我覺得選擇了顯微外科,就是選擇了和基層百姓對話的機會,能感受那些平凡生活中偉大的感情。如果説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時刻,那麼,我希望自己是路邊不再搖曳的路燈,即使獨立其中,也會照亮那些摸黑前行的路人。

職業生涯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一名女性患者。當時,患者左手示中環三個手指被機器絞傷,三個手指遠端都是殘留部分軟組織連接。對於勞動人民,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天晚上七點多,患者辦好了住院手續,在進行手術談話準備簽字時,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她的老公看到她手受傷,受刺激突發心梗正在搶救,需要她緊急趕過去。我快速給患者消毒包紮後,讓她去處理。等到晚上10點多的時候,患者還沒回來。我迫不及待地電話詢問,得知患者老公去世了。用禍不單行,最能形容當時的情景了。但最讓我擔心的是患者的手指!我讓患者接電話,那邊卻只是在哭,我説:“你老公已經不在了,你更要把自己的手治好,再拖延,手也會沒有的。你要堅強,要為後面的生活做好準備”。電話那邊的哭聲,逐漸掩蓋了我的話語。

夜裏12點左右,家屬來醫院辦理了出院手續。對於一個外科大夫,這時候,心真的揪得很緊。晚上,我躺下了也一直在想:她要是再沒了手指,以後可怎麼辦?

淩晨3點多的時候,沒想到患者回來了。雖然那時候人最困,但是一看到患者,我一下子就清醒了,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我立即通知手術室準備手術。疫情期間,由於患者沒有核酸結果,做手術的時候,需要穿隔離衣,佩戴N95口罩、面屏。因為在顯微鏡下做手術,所以我不能佩戴面屏,加上手術室無法使用空調,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汗水在脊背上肆意流淌。但在這種情況下,我更要集中注意力為患者探查、清創、固定骨頭,縫合血管、神經、甲床……手術期間,我不斷地和患者溝通,引導患者,聽她訴説。三個小時後,手術終於結束了。看著患者三個紅潤的手指,我知道,患者的三個手指有救了!那一刻,感覺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出了手術室,我看著已經大亮的東方,內心再一次深刻感到,再黑暗的時刻,也都會被黎明衝破,陽光總會給人能量。路燈未滅,站在那裏的我,內心一直在歡笑!

我堅持讓患者住了一天院,第二天,患者就出院了。因為不放心,我給家屬留下了自己的微信和電話,讓家屬每次換藥時,必須給我拍照片,以便嚴格把關,有急事一定要給我打電話。現在,患者已經拆線了,手指恢復得很好。患者家屬每次見到我,都是感激,甚至沒有經過同意,就給我郵寄了內蒙的牛肉和小米。這些特殊的食品,在我吃下去的時候,是最開心的時刻。它們讓我我深深感到,自己咽下去的不是牛肉,而是患者對我的金子般的信任!

做顯微外科醫生,很辛苦,但在顯微外科這條道路上,我將一如既往堅持走下去。不管再苦再累,這些患者和基層百姓最深厚的情感與信任,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醫者初心。

作者簡介

曹三利,北京大學醫學碩士,航空總醫院骨科醫學中心創傷外科(骨二科)主治醫師,航空總醫院“十佳青年”,主攻顯微外科專業,擅長斷指再植等技術,在患者中擁有良好口碑。(曹三利 攝影 張建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