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而戰!馬曉春的戰“疫”137天
發佈時間: 2020-06-23 10:55:19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在遼寧省內三大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和朝陽市之間奔波,指導遼寧援鄂醫療隊重症救治工作,奔赴牡丹江、綏芬河和吉林抗疫一線……為了挽救更多重症患者的生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曉春忙碌了整整137天。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馬曉春臨危受命,擔任遼寧省新冠肺炎重症專家組組長,擔負為省內新冠肺炎重患提供救治保障的重要任務。
作為遼寧省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團隊的總指揮,馬曉春提出全省一盤棋的重症病人管理模式,建議籌建遼寧省三大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並牽頭組建了遼寧省重症患者救治前線指揮部,集中優勢力量,為遼寧省內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量身定制”救治方案;指導各個城市組建重症患者救治隊伍,集中力量分層救治患者;建立ECMO小組、預備應急分隊及專家指導組以應對隨時可能突發的任何情況。為了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生命,他帶領重症團隊拼盡了全力。
馬曉春的時間全部用在了重患的會診、救治上,他經常是剛剛結束全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會診的早會,馬上就要趕往大連、錦州集中救治中心或朝陽等定點醫院,因為有更為危重的患者等待他去救治。
説走就走成為馬曉春的常態,即便在疫情形勢最嚴峻之時,他四處奔波救治患者的腳步從未停歇。身邊的人注意到,無論何時,馬曉春總是隨身背著個雙肩包。包裏除了口罩等必要的防護裝備,還有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品,只為在患者有需要時能及時趕過去。
馬曉春經常奔波于瀋陽、大連、錦州集中救治中心和定點醫院,每天跟進遼寧省內所有重症病例的情況,所以他對省內每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情況瞭如指掌,為這些重症患者提供了精準的救治方案。
馬曉春不僅是遼寧省內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掌局者”,亦是遼寧省支援湖北戰“疫”的幕後“硬核”力量。
雖未親至湖北,但馬曉春始終關注著湖北抗疫一線。遼寧省派往湖北抗疫一線的每一個重症團隊,在醫護力量搭配等方面他都給予了中肯的建議。不但如此,他還加入了每一個重症團隊的工作群,與他們一同解決醫療救治中的困惑和難題,並對進入武漢的第一批、第二批醫療隊提出建議及防控指導。同時,借助醫院搭建的遠端會診平臺,組織聯合省內重症醫學專家,集聚“遼寧智慧”,對一些棘手的重症患者病例進行探討,給予更佳的診療方案。而他建議的派出醫療隊整建制接管受援地病區開展工作更是得到了國家及省裏的認可,為遼寧省援鄂醫療隊迅速進行重症患者救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重症病人的管理一定是團隊管理。團隊管理要求成員專業、理念等方面一致,互相理解、認同,這樣在一個新環境下救治患者時效率才會更高。”有著近20年重症患者救治經驗的馬曉春對此深有感觸, ICU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沒有團隊就沒有ICU的工作。
一邊是“家裏”,一邊是“遠方”。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一心戰“疫”、兩邊忙碌的馬曉春本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擔歇一歇。但當牡丹江、綏芬河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他又一次背起行囊,奔赴黑龍江抗疫最前線。作為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專家,4月14日,馬曉春抵達牡丹江時,正趕上紅旗醫院整個醫院騰空,用於救治境外輸入新冠肺炎患者。馬曉春和來自其他省份的幾位重症專家幫助醫院妥善轉移普通患者,建立ICU、設計通道,短短4天時間,完成醫院改造。在接下來的患者救治中,馬曉春與當地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用豐富的重症救治經驗和高超的專業技術為當地醫院提供強大技術支援。在支援牡丹江戰“疫”的一個月裏,馬曉春參與指導救治409例病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人22人,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病人零死亡。
在完成牡丹江的抗疫工作後,按計劃要返回遼寧,但吉林舒蘭又出現新的疫情,馬曉春接到國家衛健委的指令後緊急轉戰吉林,指導當地提升新冠肺炎防治救治能力。其間,馬曉春深入當地定點醫院,幫助理順院感流程、搜尋防控漏洞、分析問題原因、討論整改辦法,每日進艙對病人進行床頭查房,及時調整病人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了重症患者的病亡率。
6月4日,馬曉春圓滿完成支援任務,平安返回瀋陽。從1月20日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電視電話會議,投身抗疫戰鬥直至支援吉林歸來,馬曉春堅守抗疫一線整整137天,也是唯一參與了整個東北戰“疫”的專家。這一次,他終於放下了肩上的行囊,卻沒有卸下肩上的責任。
在隔離休養期間,馬曉春每天照舊指導科室的日常診療工作、輔導學生的論文答辯,總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經驗。作為遼寧省重症醫學科的帶頭人,他還在思考遼寧重症團隊的未來發展,積極推動重症醫學學科的長遠發展。(李承澤 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