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克難度做好核酸檢測,為抗疫貢獻一份力量

發佈時間: 2020-05-11 10:29:4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今年新春,新冠病毒疫情的忽至,讓全社會記住了和平年代裏白衣執甲的戰士。在疫情防控戰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確診患者是否感染的快速有效手段,對患者的早發現早診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醫技科室,航空總醫院檢驗科迎難而上,克服各種困難,快速開展核酸檢測工作,並用高品質的檢測技術,為醫院抗疫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交出了一份屬於檢驗人的優秀答卷。

檢驗科分子核酸團隊疫情期間緊張有序工作中

面對挑戰

據了解,分子診斷組是航空總醫院檢驗團隊6個工作組中的一個,開展著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以及性傳播疾病方面的核酸檢測項目。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一項風險大、條件要求高、存在很多不確定的新技術。疫情初期,絕大多數醫院都未開展。

疫情防控初期,醫院高度疑似患者的臨床標本,需要每天3批次送到朝陽疾控中心進行新冠病毒(2019-nCoV)的最後確診,達不到送檢要求的感染患者,必須長時間隔離在醫院感染疾病科;急診科急需收入院的重症患者、外科及産科急需手術的患者該如何處理?這些均給醫院疫情防控帶來沉重壓力。

與此同時,隨著疫情迅速發展,疑似患者不斷增加,疾控中心很難保證送檢結果及時發送。而新冠病毒RNA檢測是病例確診的最關鍵環節,患者不能儘快確診,就無法儘快送至定點救治醫院。患者如果長時間在非傳染病醫院滯留,就明顯增加了醫院疫情防控的不確定風險。

如何才能儘快開展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航空總醫院領導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資深檢驗專家、醫院檢驗科主任曲芬。

在對現有環境條件、人員、技術、設備經過充分評估基礎上,曲芬表示,開展此新項目,雖面臨不少困難,但一定能想辦法克服,把這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儘快開展起來。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援和各職能部門大力配合下,航空總醫院的核酸檢測各項準備工作,在保障醫療工作和抗疫的同時,有條不紊快速開展起來。

迎難而上

醫療副院長沈吉雲深入檢驗科現場指揮

1月下旬,醫療副院長沈吉雲親臨分子核酸實驗室,現場指揮,調集全院力量,採取各種應對措施,開展核酸檢測準備工作。針對分子室通風不夠好的環境條件,醫院快速安排總務處及時安裝了排風扇;對於核酸實驗室檢測要求的B2型生物安全櫃的安裝,醫院調集採購部及醫學裝備部加班加點進行。為了完全符合分子生物學檢測的物理分隔要求,沈吉雲親自督導,總務處日夜施工,僅用2天就完成了包括隔斷、粉刷、排風、燈具等實驗室改造,增加了核酸産物分析區,為實驗室的備案驗收提供了保障。

感染管理處長李敬為分子核酸實驗室及檢驗科進行防護培訓

此時,正值春節期間,也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很多廠家工程師拒絕前來醫院。醫學裝備處的小夥子們責無旁貸,承擔了這項既考驗專業技術又考驗體力的重任。小夥子們忍著饑餓,頂著大雪和被病毒感染的風險,連續加班至晚上9點多,圓滿完成安裝任務,為分子核酸實驗室開展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全體檢驗科人員經過積極備戰,做好隨時承擔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的準備。科室在滿足感染一線及急診24小時檢驗人員排班之外,迅速抽調科內6名有PCR上崗證的同志,組成臨時分子核酸檢測團隊,啟用分子實驗室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所有裝備,在保證做到生物安全三級防護要求情況下,第一時間勇敢承擔起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預實驗。在預實驗順利通過後,科室向朝陽區疾控中心備案亦通過,分子核酸團隊隨即啟動了醫院新冠病毒核酸預檢測。

在各部門鼎立支援幫助下,檢驗科分子診斷室在同期完成試劑篩選以及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後,經多方專家現場評審,符合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要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項目順利通過,實驗室正式啟用。

隨後,檢驗科從設備維護、人員培訓、物資儲備、風險評估、模擬演練、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標準操作程式(SOP文件)等各方面,全面把控檢測品質,迅速開展檢測工作。同時,實驗室也將疑似患者的樣本同批次送往朝陽疾控進行對比試驗,檢測結果符合率達百分之百;參加衛健委臨檢中心的室間質評全部合格。

青年擔當

分子診斷組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提取

檢驗科分子核酸團隊是一支集中了科室骨幹力量的年輕團隊,組長郭嬌,組員蔡珍、何宗輝、李晶、張敬霞,他們堪稱“檢驗尖兵”。其中絕大多數是黨員,也有渴望入黨剛寫了申請書不久的青年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醫院需要的關鍵時刻,他們不計個人安危,在科主任曲芬帶領與指導下,攻堅克難,衝在了抗疫前沿,成了與病毒距離最近的一群人。

在核酸檢測中,整個過程從頭到尾,對檢驗人員從身體到精神意志都是極大考驗。工作人員拆開樣本前,需對樣本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進行56℃、30分鐘金屬浴滅活,使病毒毒力減弱,減少對人員及環境的傷害,然後,檢驗人員對細胞進行裂解以及病毒核酸提取,完成核酸擴增過程。整個實驗過程需要3-6小時,即便嚴格遵守防護規則,每一步也都存在著氣溶膠感染風險。

實驗結束後,檢驗人員還要對醫療垃圾及整個實驗空間採取專業的消毒措施。檢驗人員們穿著厚厚的隔離服進行操作,既要面對工作風險,還要保證檢測品質,更要克服工作中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等各種生理不便,常常一天工作下來,可以説已是筋疲力盡。

優秀答卷

分子核酸團隊人員何宗輝檢測中

在疫情期間,這支年輕的團隊始終保持24小時待命的戰鬥狀態。協同配合,高效工作。只要臨床有需要,無論夜晚還是休息日,“隨時待命”轉入“戰鬥模式”。從標本接收登記,實驗環境準備,個人防護上身,到實驗檢測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都嚴謹細緻地完成。他們已記不清多少個午夜和休息日的加班加點,他們記住的,只是自己肩負的重要責任。

分子診斷實驗室工作場景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檢驗科分子核酸團隊也在快速成長,有檢測資質人員增至29人。據統計,檢驗科分子核酸團隊目前已完成檢測6000余次,醫院共篩查出新冠病毒陽性確診患者7例,其中5例在分子實驗室項目啟動後檢測出。辛勤的付出,也收穫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團隊成員何宗輝榮立航空工業戰“疫”三等功,李晶榮立醫院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團隊檢測工作受到臨床一致認可。

全力檢測

在醫院和國家新冠疫情防控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後,為了充分滿足復工復産和百姓醫療需求,航空總醫院已于3月下旬全面恢復正常診療。目前,醫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療服務,全力滿足患者在檢查、住院和手術等方面的需求。醫院臨床各科室患者入院、急診入院、手術前均需做新冠核酸篩查。同時,醫院積極落實國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應檢盡檢要求,對復工復産中需要新冠病毒篩查的人群,全力進行檢測。

為了進一步做好臨床和相關檢測人群服務,檢驗科核酸檢測採取滾動報告模式,上午、下午、晚上急診分別有人負責新冠樣本的接收與檢測,保證3小時(低於國家要求最短時間)完成報告的最終審核併發送至臨床,最大限度縮短患者診斷間隔,為疫情防控提供可靠依據,也為臨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爭取寶貴時間。

為首都抗疫做出貢獻的航空總醫院檢驗人充滿激情的表示,將繼續努力,堅持到疫情防控戰的全面勝利。(田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