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三氧神經修復療法可有效控制三叉神經痛
發佈時間: 2020-05-07 10:42:27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日前,國際英文醫學期刊“疼痛研究雜誌”(J Pain Res)刊發了安建雄團隊一篇關於三氧神經節注射治療頑固性三叉神經痛的多中心臨床研究,該研究根據安建雄博士提出的“導彈+䉈彈“原理,在影像設備引導下,將低濃度三氧注射到半月神經節周圍,通過對抗神經炎症反應和促進神經損傷修復作用,達到緩解三叉神經痛的目的。研究顯示,半月神經節三氧注射不僅可以使多數病人三叉神經痛得以長期緩解,對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神經功能損傷,包括痛覺、溫度覺和觸覺等具有修復作用。這項研究由北京,蘭州、雲南等多家醫院合作完成。文章第一作者為安建雄指導的研究生高蕾,蘭州市醫學會疼痛分會主任委員李彤、西雙版納自治州州醫學會疼痛分會主任委員韓衛江、美國匹茲堡大學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系前主任John Williams博士等為合作作者。
神經修復新方法治療三叉神經痛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表
三叉神經痛表現為頭面部反覆發作的刀割樣、撕裂樣或電擊樣等令人痛不欲生的疾病,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現代醫學對三叉神經痛的研究已有260多年的歷史,目前流行的化學性(酒精和阿黴素)和物理性(射頻和手術)神經幹和神經節阻斷術,不僅可以引起面部麻木和肌肉癱瘓,而且復發率高;微血管減壓術則需要全身麻醉下開顱手術,也有一定復發率。
美國權威頭面痛專家、杜克大學Liedtke博士參觀安建雄微創手術
安建雄團隊的這項研究始於2013年春,2018年發表了第一篇英文論文。文章發表後引起國際同行關注,美國杜克大學Wolfgang Liedtke博士和德國馬爾堡大學教授Harald Renz博士親臨參觀考察,Liedtke是美國著名頭面痛醫生科學家,同時也是杜克大學麻醉學系和神經內科雙聘教授,擁有自己的神經生物學實驗室。Renz則是德國臨床免疫學會主席和一本國際頂級免疫學雜誌副主編,已因此與安建雄團隊開啟了密切科研合作。
德國臨床免疫學會會長、馬爾堡大學Renz博士一行參觀安建雄微創手術
可重復是研究科學性的基本原則,新的發現需要重復才能獲得廣泛公認和普及推廣。為此,安建雄團隊與蘭州和西雙版納醫學會疼痛分會同道開展了這項臨床多中心研究,旨在證實此前的研究成果。這項多中心研究不僅吸納了更多的三叉神經痛病人,還增加了療效評價方法。在治療方法上也進行了一些改進,如影像引導由放射損傷較高的CT改為放射性和費用都更低的C型臂;三氧注射部位由半月神經節內改為神經節周圍,不僅大幅度縮短了手術時間,也避免了三氧注入顱內引起氣顱的風險。
據悉,為探索不以犧牲感覺和運動等神經功能為代價的前提下控制難治性三叉神經痛,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安建雄就在我國著名疼痛生理學泰斗韓濟生院士指導下,利用針灸原理,使用經皮電刺激方法探索無創手段治療三叉神經痛,遺憾的是,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只能使不到三分之一的三叉神經痛病人獲得滿意療效。為了尋求更理想的突破性治療手段,安建雄隨後進行了20年漫長而艱辛的探索。其中第一個十年主要用於建立新型更接近人類三叉神經痛的動物模型;隨後的十年則在這個模型基礎上開展系列機理和治療研究。與此同時,根據轉化醫學原理,對人類三叉神經痛持續進行研究,成果陸續發表于國際期刊。研究內容除外疼痛外,已經延伸到認知功能和失眠等領域,機制方面也從行為學和超微結構延伸到分子水準。
安建雄團隊的一個重要發現是,包括三叉神經痛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之所以表現為魔鬼般難以理解的疼痛,是因為患有這種疼痛的病人在腦和脊髓,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了系統性超微結構損傷,這種損傷和相關疼痛與認知功能障礙可以通過化學或物理神經調控療法逆轉。以往流行的化學(酒精)、物理(射頻熱凝和機械壓迫)性損毀和手術切斷的方法,只能在犧牲其他感覺和運動功能的前提下,讓疼痛得以暫時的緩解,疼痛不久恢復,最終發展成為痛性麻木,也就是疼痛依舊甚至更重,而其他正常感覺也喪失了。由於神經傳導功能出現障礙,此時神經調控再難奏效,從而給進一步治療增加難度。
由於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難治性特點,雖然有眾多方法可供選擇,但遠期療效普遍不理想,以至於疼痛治療曾被稱為“三分治療,七分關懷”。長期以來疼痛治療缺乏原創性、突破性進展。三氧神經節注射治療神經痛是安建雄為代表的中國醫生對疼痛醫學的一項原創性貢獻。據悉,安建雄團隊近年來徹底廢棄了靠神經損毀和激素為主的治療頑固性疼痛的傳統做法,改為神經調控等新療法,不僅大幅提高了遠期療效,副作用和並發癥也顯著降低。
據了解,主任醫師安建雄醫學博士係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副院長,麻醉、疼痛與睡眠醫學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疼痛研究室主任,失眠研究室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電休克與神經刺激學組組長,中國醫促會區域麻醉與疼痛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執行會長,北京神經內科學會睡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三氧醫學學會的首任會長。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50余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