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我國醫療品質持續改善 部分領域已達國際領先水準

發佈時間: 2019-10-11 10:41:41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保障醫療品質和患者安全是醫療管理的永恒主題。”10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説。會上發佈了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品質安全報告》,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品質水準提升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醫療服務總量穩居世界第一,醫療品質水準和醫療技術能力持續提升,但與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相比,仍然存在醫療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健康中國”“品質強國”戰略,以問題為導向,繼續深化醫療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在兒科、産科、精神、麻醉、病理等學科將加大建設力度;針對中西部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通過醫聯體建設、對口支援、遠端醫療等方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中西部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準。同時,進一步加強醫療品質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機構科學化、精細化、規範化管理水準,努力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

新技術陸續進入臨床進一步推動醫療技術發展

近年來,以微創化、個體化為典型特點的現代醫療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呈現出“外科治療微創化、內科治療外科化、介入治療常態化”的趨勢。在外科領域,以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手術逐步取代了傳統手術,在部分三級甲等醫院中,腔鏡手術的佔比已經達到80%以上。其中外科機器人手術快速發展,自1997年我國第一台醫用機器人“主刀”手術取得成功後,截至2017年,我國已累計完成各類機器人手術7萬餘臺。

在內科領域,經自然腔道的內鏡技術,已經實現從診斷到治療、從腔內到腔外的突破,廣泛應用於呼吸、消化、耳鼻咽喉科、婦科等專業,並在基層醫院普遍應用。過去需要傳統的大手術治療的部分疾病,現在通過內鏡技術基本實現了微創甚至無創治療。介入治療損傷小、恢復快,可以替代部分手術,讓藥物直達病灶,是具有代表性的現代醫療技術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以心血管領域為例,接受心血管介入診療的人數以每年5%~15%的速度增長,2018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達91萬餘例,手術量位居世界前列。此外,人工智慧、3D列印、靶向治療等新的技術陸續進入臨床,進一步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

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為392.9萬人,發病率為285.8/10萬;死亡人數233.8萬人,死亡率為170.1/10萬。雖然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是仍然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成效。國家腫瘤專業質控中心主任赫捷表示,近年來,腫瘤診療新技術和多學科診療模式得到推廣應用,明顯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品質。在手術治療方面,胸腹腔鏡等微創外科技術的普及應用,顯著減少創傷、提高療效、加速康復。

“在放射治療方面,三維適形、調強、圖像引導、立體定向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放射治療定位與照射的準確性。以乳腺癌為例,我國開展的乳腺癌3周大分割放療技術安全有效,不僅縮短療程、減少患者住院時間,還降低了醫療費用、節約了醫療資源,為全世界乳腺癌全乳切除術後實施大分割放療提供了一類臨床證據。”赫捷説。

腦血管病醫療服務品質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針對我國腦血管病診療不規範、致死和致殘率高等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質控中心在國內開展了提升醫院腦血管病綜合診療能力的卒中中心建設工程,改變了我國腦血管病臨床實踐和疾病管理模式,開啟了腦血管病診治從經驗治療向疾病管理髮展的新時代,使我國腦血管病醫療服務品質綜合指標從63%上升到83%,腦血管病患者1年復發率從17%降至7%,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品質控制中心主任王擁軍介紹,我國原創的CHANCE(氯吡格雷用於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療效)研究得出的結論,成為腦血管病治療的國際金標準,改寫了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我國腦血管病臨床指南,並成為2018年我國腦梗死單病種質控指標之一。按照我國腦血管病流行病學數據推算,腦血管病CHANCE治療方法已累計減少86萬例腦血管病復發病例,累計減少直接住院花費172億元。

心血管外科從跟跑到多領域領跑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心血管病的防治對於避免居民過早死亡、改善民眾健康至關重要。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2018年,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7.9%,患病人數約3億人,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副主任鄭哲説:“為加強高血壓防控和診療工作,我們採用線上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標準化培訓基層醫務人員,目前培訓覆蓋31個省(區、市),為基層高血壓防控和診療提供巨大助力。數據顯示,2018年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都得到顯著提升。”

《國家醫療服務與品質安全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3年院內死亡率為1.7%,2018年下降至0.9%。其中,冠心病治療的主要外科手術——冠脈搭橋手術從2004年至2017年,在年手術量保持5%~10%增幅的同時,手術死亡率從2.8%下降至2.0%,主要並發癥發生率從7.8%下降至3.8%,住院天數縮短兩天,目前的水準已與美國持平。

經外科途徑介入技術治療結構性心臟病是具有中國心血管外科特色的新技術。鄭哲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適合國人解剖特點的經心尖植入主動脈瓣和經心尖二尖瓣成形系統已應用於臨床。此外,我國醫生利用單純超聲引導進行經皮介入治療,率先實現了“不開刀、無射線、不全麻”治療常見結構性心臟病,多項相關新技術均為世界首創。在先天性心臟病治療領域,中國醫生原創的雙根部調轉手術進行複雜先心病的解剖矯治手術,效果明顯優於既往術式,並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冠心病介入治療方面,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冠心病介入治療總例數為75萬餘例,較2016年增長13%。其中,房顫導管消融手術量近10年來以每年20%的比例增加,2018年完成近4萬例。此外,心臟移植手術量以每年近20%的增幅穩步增長,2018年累計完成490例。

“人工心臟是最複雜、最精密的設備,以前我們都沒得用,因為國外的人工心臟産品價格太高。這幾年,我們掌握了一些關鍵技術,我國自主研發的人工心臟已經進入了中國藥監局的審批和臨床試驗階段,很快可以在臨床上得到應用。”鄭哲説。

鄭哲説:“從上個世紀的跟跑,本世紀初的並跑,到當前多個領域的領跑,我國心臟外科和血管外科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促進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記者鄢光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