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有關工作進展
發佈時間: 2019-09-25 13:45:02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自2015年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各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切實發揮“先遣隊”和“排頭兵”的作用,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在重點改革領域先行先試,率先垂范,形成了一批可圈可點的亮點做法,為全國面上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貢獻了實踐經驗。
一、總體情況
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黨委、政府均高度重視深化醫改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醫改的決策部署,紮實推進綜合醫改工作,概括起來,有五個突出特點。一是強化組織領導。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均由黨委和(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江蘇由書記和省長任雙組長。福建、陜西、寧夏由書記任組長。重慶將醫改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專項,由市長任專項小組組長,規格上高於其他專項小組。二是強化三醫聯動。福建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關於深化“三醫聯動”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已有的改革經驗進一步提煉總結,用政策制度加以鞏固深化。安徽在新一輪省級機構改革中,將醫改涉及的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市場監管等部門交由一位副省長分管。浙江、湖南、重慶、四川明確由一位省領導分管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部門。三是強化創新突破。各試點省份在推進醫改規定動作的同時,都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圍繞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五大制度建設,結合省情實際,“加碼”自選動作,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四是強化督查考核。各試點省份將醫改工作納入黨委全面深化改革同部署、同考核、同要求,加大專項督查考核力度,督促醫改政策落地實施。浙江把深化醫改重點任務指標納入健康浙江考核內容,對地市、縣級政府進行考核。青海在省委組織部設立考核辦,把綜合醫改推進情況納入對各市州黨委、政府領導班子的考核範圍。寧夏將綜合醫改重點指標納入對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全面深化改革效能考核。五是強化群眾受益。各試點省份注重改革與改善並重,推出一些列便民惠民措施,提升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浙江以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切入點,全面改善醫療服務,讓群眾切實享受到醫改的健康紅利。
二、工作進展
(一)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各試點省份以醫聯體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遠端醫療為重點內容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湖南、四川等地縣域內就診率達到或接近90%,福建、寧夏等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較同期增長超過10%。一是推動建立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各試點省份從加強規劃、完善配套政策、加強績效考核等多維度入手,推進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浙江由省委、省政府發文高位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把39家縣級醫院和170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27個醫共體,並明確了醫共體各單位之間的權責清單,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層級割裂、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脫節的情況初步得到扭轉。福建在41個縣(市、區)組建總醫院。三明市醫保部門與醫聯體和10個縣(市)總醫院簽訂了協議,按照“總額預付、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原則,引導醫療機構強化疾病防治、健康促進,逐步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湖南所有社會辦三級醫療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社會辦醫療機構及康復、護理等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比例超過20%。二是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各試點省份從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家庭醫生激勵機制、落實簽約居民優惠政策入手,保證簽約一個,履約一個,推動基層轉變服務模式。上海切實落實簽約居民預約優先轉診、暢通雙向轉診、慢性病長期處方、延伸上級醫院處方等優惠政策,吸引群眾簽約。截至目前,區級醫院和社區門急診總量佔全市的60%,就診患者下沉效果初步顯現。安徽將高年資護士轉崗社區試點範圍擴大到銅陵、淮北等地市,利用大醫院優質護理資源,加強對重點人群慢性病管理,試點區域高血壓控制率提高到70%以上。三是加快推進遠端醫療。各試點省份大力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通過遠端醫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寧夏建立了“國家-自治區-市-縣-鄉”五級遠端醫療服務體系,實現了遠端會診、影像、心電等多種遠端醫療應用。四川將遠端單學科會診、多學科會診等8項醫療服務納入收費項目,按服務類別和醫師級別不同,遠端會診、門診收費範圍在20-300元。四是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各試點省份將提升基層服務能力作為推進分級診療的基礎性工程大力推進。陜西實施“三萬”工程,為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定向招聘1萬名醫學類本科生、培訓1萬名縣級醫療機構學術骨幹、培訓1萬名鄉鎮衛生院醫生。重慶單獨設立全科醫生職稱評價體系,基層正高級職稱取得“零”突破。江蘇將基層高級職稱崗位比例逐步提高到15%,全科醫生不受單位高級崗位職數限制,可超崗位聘用。開展省優秀基層衛生骨幹人才遴選活動,共遴選2500名,省、市兩級財政按每人每年3到4萬標準給予專項補助。
(二)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各試點省份著眼于構建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作新機制和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治理機制,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均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開展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試點。一是加強黨的建設。各試點省份提高政治站位,公立醫院充分發揮黨委在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促改革、保落實方面的領導作用。上海將黨建工作情況納入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權重佔比6%。浙江全面啟動實施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已重新任命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等5所醫院的黨委書記。二是進一步健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各試點省份均按照本省取消藥品加成的補償方案落實財政投入政策,加快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逐步健全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上海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對公立醫院的總體補償率達到92.41%,對調價補償率低於85%的醫院,由各級財政給予補助。2018年再次對497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了調整,初步建立完善了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重慶採用“一院一表”測算醫院補償情況,在價格補償的基礎上,市財政對每家醫院兜底補足到90%。四川2018年明確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取消醫用耗材加成,並同步調整省屬公立醫院1489項醫療服務價格。三是深化人事編制制度改革。安徽鞏固完善公立醫院編制週轉池制度,通過聚合分散閒置的存量編制資源,形成全省一體、餘缺調劑的公立醫院編制週轉池,為190家公立醫院核定週轉池事業編制49287名、社會化用人員額57834名,總計新增事業編制和社會化用人員額10萬多名。湖南5家試點改革醫院核定人員總額較原編制數增加4653個,新進人員實行備案管理,在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與編內人員享受同等待遇。四是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各試點省份積極落實“兩個允許”的要求,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江蘇南京等8市出臺文件,調整績效工資總量,提高績效工資水準,其中南京市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調控水準提高到現行事業單位的230%。湖南明確公立醫院薪酬水準可達到當地其他事業單位平均工資水準的3倍。福建全面推行院長目標年薪制,省屬、地市和70%的縣級公立醫院實行院長年薪制,院長年薪由財政負擔。改革醫院工資總額核定辦法,將所有編內、編外在崗人員的基本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統一實行總額管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五是加強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上海、湖南等省份印發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辦法,建立健全以醫院功能定位、職責履行、費用控制、運作績效、人才培養及群眾滿意度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福建對省屬公立醫院實行分級分類考核,將考核指標分為五類(三級綜合醫院、三級中醫院、三級專科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和二級醫院),考核結果與工資總額、醫保支付、醫院評審評價等掛鉤。
(三)不斷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各試點省份強化兜底線、補短板,不斷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提高保障能力和水準。一是著力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在鞏固提升基本醫療保障能力的基礎上,注重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上海推進醫保個人賬戶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專屬産品。在全市試點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截至2018年9月,全市長期護理保險對象已達15.7萬人,累計提供居家照護服務近228萬人次。湖南通過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産品、拓寬服務領域、支援健康産業創新發展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商業健康保險供給。重慶擴大職工醫療互助覆蓋面,開展困難職工會員救助,目前受保障職工89.1萬人。二是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江蘇將兒童白血病等22類重大疾病納入按病種付費範圍,逐步將日間手術以及符合條件的中西醫病種門診治療納入病種定額結算範圍。福建、浙江、陜西等地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收付費試點工作,福建三明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實施國家C-DRG收付費,疾病分組數達到796個。三是擴大醫保便民惠民效應。全面落實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政策,覆蓋全部參加基本醫保人員,每個縣區至少1家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機構。陜西不斷完善異地就醫資訊化系統,做好農民工和就業創業人員異地就醫備案工作,在縣及縣以下全部實現醫保結算“一站式”服務。上海、江蘇、浙江擴大聯網定點醫療機構覆蓋面,推進長三角地區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進一步提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水準。四是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準。重慶設立健康扶貧醫療基金,形成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為基礎,醫療救助、扶貧濟困醫療基金、健康扶貧醫療基金、疾病應急救助為補充,商業補充保險為兜底的健康扶貧“七道保障線”。青海貧困人口大病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90%,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覆蓋20.5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增大病救治病種19種,救治3568人。五是加大醫保基金監管力度。福建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專項行動,查處違法違規涉案金額5200多萬元,追回醫保基金3174萬元。陜西、湖南等地將醫保基金監管對象由醫療機構延伸至醫務人員。
(四)進一步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各試點省份從藥品生産、採購、流通、使用全流程發力,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一是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湖南印發文件明確三級、二級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金額分別不低於藥品總金額的25%、40%、70%,並鼓勵營利性醫療機構參照同級公立醫療機構有關規定配備使用基本藥物。重慶各區縣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共同納入藥品採購聯合體,統一目錄、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二是積極推進藥品集中採購。上海持續開展集中帶量採購,組織完成新一輪29個品種帶量採購藥品採購工作,藥品平均降幅達50%以上。繼續探索開展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江蘇以地市為單位推進除六大類高值醫用耗材以外所有醫用耗材和檢驗檢測試劑集中採購,價格平均降幅達到30%。陜西牽頭四川、寧夏、青海、湖南等15個省份成立高值醫用耗材省際採購聯盟,實行採購數據共建共用,制訂執行省際抗癌藥物採購聯盟協議,執行進口抗癌藥品採購新價格,其中陜西採購價格比全國最低價低7%-12%。三是推進實施藥品購銷“兩票制”。各試點省份均出臺了藥品購銷“兩票制”的實施方案,全面推行實施“兩票制”。重慶推進“兩票制”電子追溯和監管系統互聯互通,實施“兩票制”電子監管,對“兩票制”執行情況進行資訊化監管。福建由醫保直接結算藥品費用,藥品貨款統一結算率達73.4%,藥品最高降幅達80.9%。江蘇組織對各地“兩票制”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察。四是加強短缺藥品的供應保障。各試點省份都建立了短缺藥品監測預警機制和應對機制,部門聯動保障短缺藥品供應。青海對價格過低的常用低價藥品進行再次遴選和議價。重慶將短缺藥品監測哨點擴展到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配送和生産企業,短缺藥品資訊網上報送平臺與國家藥管平臺互聯互通。此外,各試點省積極推進仿製藥供應保障和使用,將17種國家談判的抗癌藥品納入醫保目錄,多措並舉進一步減輕群眾負擔。
(五)切實加強綜合監管。各試點省份著力加強綜合監管體系建設,完善綜合監管機制,利用資訊化手段,不斷提升綜合監管能力。上海整合衛生資訊網、人口計生網、醫聯網、醫保網等網路,建立上海健康大數據中心,形成基於大數據的衛生全行業監管體系。重慶開展“民生監督暨過度診療”專項整治行動,將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大型設備檢查率、輔助用藥等指標納入重點監測範圍。四川成立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委員會,建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資訊監管平臺,推進醫保智慧監控系統建設,全省22個統籌區實現智慧監控系統全覆蓋。安徽在部分地市開展公立醫院“雙百”綜合考評,對全市二級以上醫院進行綜合考評,考評指標分為醫院管理和費用控制兩大類,分值各100分。青海組織32個省級專業質控中心對包括民營醫療機構在內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展醫療品質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