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藏在節日裏的古詩詞》為今人找回傳統節日的中國記憶

發佈時間: 2019-06-27 10:58:4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古代寒食節時人們吃冷食,掃墓祭祖,難道掃墓祭祖不是清明節的專屬習俗?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憶的其實是山西兄弟?這些都可以從《藏在節日裏的古詩詞》一書中找到答案。

事實上,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的獨有記憶;而節日詩詞,則是是中國人的認知密碼。

《藏在節日裏的古詩詞》匯集16首經典節日詩詞,16首詩詞,對應16個節日,著力還原節日詩詞的創作現場,破解藏在節日詩裏的秘密。作者章雪峰將許多已經消失的傳統節日重新拉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再現了寒食節、上巳節等已經消失的節日風俗習慣、相關詩詞的創作現場、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還詳細分析了這些節日在歷史長河中,以何種面貌誕生、何種姿態消亡。

在24日的首發式上,章雪峰坦陳了自己寫這本書的初心,“中國的傳統節日裏面,有很多都沒有被傳承下來,懷著這樣一個理念,我想去喚醒大家對傳統節日的記憶,想讓大家去找回傳統節日的儀式感,所以寫了這樣一本書。我就找了詩詞這樣一個角度和切入點。”

他舉例,《西遊記》第91回寫到唐僧師徒“金平府元夜觀燈”,其中有一句“觀不盡鐵鎖星橋,看不了燈花火樹。”這裡的“燈花火樹”就是化用了蘇味道的那句“火樹銀花合”。這句詩在800年後的小説中被化用,足可見傳統節日詩詞的魅力傳承久遠。

再如,唐代大詩人王維是今天山西人,他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憶的其實是山西兄弟。這裡的“山東”,並非是指今天的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的王維家鄉——蒲州(山西永濟),所以應為《九月九日憶“山西”兄弟》。

至於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藏在節日裏的古詩詞》會告訴你:掃墓祭祖,起源於寒食節,但是被清明節“吃掉”了,與此同時,它的習俗也一起被“吃掉了”。

上海大學教授兼兒童文學作家譚旭東認為,《藏在節日裏的古詩詞》的角度很好,它不只是喚醒讀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找回文化的記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召喚大家過一種詩意的生活。當我們過這些民俗節日的時候,都是吃吃喝喝這種很現實的生活場景,但是我們從詩人的作品裏看到的則是另外一片風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書其實是文化的還原。

他還特別指出,青少年讀詩很重要。但是現在的老師和家長有幾個趨向: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和家長讓孩子讀詩,是按照應試的需要去讀的。其實古詩詞裏的知識並不很重要,孩子在讀古詩詞的時候,應該體驗它的文化,讀唐詩宋詞的時候,應該進入它的情境,體驗它的文化氛圍。“孩子在學古詩詞時,更重要是培養他們語言的敏感性。”(邢天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