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病專家談慢阻肺:重視肺功能改善 提高藥品可支付性
發佈時間: 2019-04-26 11:30:14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正值春夏之交,全國各地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加之病毒、細菌活躍,呼吸系統疾病進入高發時節。其中,慢阻肺是呼吸系統中常見的疾病,但社會各界對此認識仍然不足。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勁平教授介紹説,日常生活中公眾比較熟悉的呼吸疾病如“老慢支”“氣管炎”“肺氣腫”等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的不同表現。對待慢阻肺,應加強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病情,儘早及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慢阻肺早期患者有望實現阻斷病情進展甚至逆轉。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鄭勁平接受新華網採訪
慢阻肺疾病負擔重防控問題成突出短板
慢阻肺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徵,逐漸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疾病,被稱為“不動聲色”的“隱形殺手”。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接近1億,其中,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常見慢性疾病,給患者、社會和衛生醫療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
鄭勁平介紹,慢阻肺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氣道和肺功能,造成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尤其是呼吸困難,患者在安靜時症狀一般不明顯,一旦活動量增大,就有可能出現胸悶、喘息等情況,病情較重還會引發全身性症狀,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
同樣都是吸煙的人群,為什麼有些人得了慢阻肺,有些人卻沒有?談及慢阻肺的致病因素,鄭勁平表示,慢阻肺發病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産生的結果:第一,與吸入的刺激物有關,例如吸煙、吸入生物燃料煙霧等。第二,或與空氣污染有關,長期接觸空氣污染,如霧霾等,將對人體的肺功能帶來一定程度損害。第三,工礦企業所釋放的粉塵污染物也是慢阻肺的誘發因素之一。第四,與個體的自身素質及遺傳因素等有關,自幼反覆的呼吸道感染或喘息發作也是慢阻肺發生的重要因素。第五,環境如氣溫等的忽然變化也可誘發或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
“慢阻肺的發病因素十分複雜。同樣的,決定慢阻肺治療效果的因素也有多種多樣,能否早期診斷、堅持治療是決定療效好壞的關鍵因素。”鄭勁平説。
加強慢阻肺早期診斷肺功能檢測是“金標準”
去年4月,一項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牽頭完成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發表于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其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僅有9.7%的患者接受過肺功能檢查,僅有3.8%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由於慢阻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多人缺乏對該病的認知,導致被誤診或漏診,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如何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診斷率,開展慢阻肺的防治工作?鄭勁平説,慢阻肺的早期診斷率低,但並不意味著早期就難以發現。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醫生可根據肺功能的檢查結果結合臨床判定患者是否患有慢阻肺以及嚴重程度,是早期發現慢阻肺非常重要的指標。
2017年年初國家在《“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中已明確要求“將肺功能檢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將其視為與心電圖、X光等同等重要的體檢項目。鄭勁平表示,將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體檢,意味著國家對呼吸系統疾病予以更多的重視,但肺功能檢測有別於心電圖、B超等檢查,目前相關工作還有待進一步落實,大力普及和推廣。
談及肺功能檢測的普及方式,他表示,肺功能檢測需要患者的全力配合,今後可以將更多攜帶型的肺功能檢測儀器普及到基層,增加檢測的便捷性,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其次,還需要提高公眾對慢阻肺及肺功能檢測的知曉程度,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活動,讓患者在面臨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診治時“有章可循”。
呼籲新藥納入醫保擴大藥品可支付性
一旦確診得了慢阻肺,該如何治療呢?
鄭勁平介紹説,慢阻肺的治療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肺功能年下降率是不是能逆轉、急性加重是不是能減少、合併症是不是有所減輕、疾病進展是不是有所延緩等都是慢阻肺治療的目標。目前,國內和國際上都有相關的治療指南,規範診療過程,規律治療和定期隨訪是慢阻肺治療的重要基礎。
“治療慢阻肺,首先應該去除致病的危險因素,如做到戒煙、避免污染物接觸等。其次,在用藥方面,雙支氣管擴張劑成為近年來治療慢阻肺的新選擇,它能夠通過作用於不同的靶點,持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與此同時,相較于單一支氣管擴張劑,能夠在增加療效的情況下,進一步改善肺功能,延緩病情惡化和減少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降低疾病負擔。”鄭勁平説。
但由於我國慢阻肺知曉率低和檢查普及率低等原因,雙支氣管擴張劑等臨床新藥目前尚未納入國家醫保。鄭勁平呼籲,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創新藥物納入《國家醫保報銷目錄》中,切實提高患者的用藥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國家政策的調整,對於促進慢阻肺在基層的推廣和診療,提高公眾重視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未來能夠通過政策引導幫助慢阻肺形成“預防、診斷、治療、康復、隨訪”一體化的診療管理體系,為百姓提供更為優質和完善的醫藥健康服務。”鄭勁平説。(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