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紅:一症一方 醫者仁心
發佈時間: 2019-04-25 10:47:54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中醫治病講究以人為主,以整體為主,先找出人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態,才能根據狀態調整人的機能。作為六代中醫世家,行醫三十餘年的張建紅在中醫研究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看法。
“在爺爺和父親的教導下,我從五歲開始就背《湯頭歌》,並認識各種中藥材。”張建紅説,從小在中醫家庭環境的熏陶下,自己對中醫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家裏來的病人多,她就在旁邊看著父親如何診脈抓藥,不懂的地方及時提問,直到弄清楚為止。
有著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上初中的張建紅在當地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小中醫”,望聞問切樣樣都會。大學張建紅選擇了醫學專業,畢業之後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工作。“上大學的時候學的是西醫相關的專業,工作之後也幹了好幾年西醫。”張建紅認為,中醫和西醫在治療手段、用藥等方面各有各的特點和長處,也各有各的缺陷和不足,“如果能把兩者融會貫通,就能更加了解患者的情況,給他們帶去更好的醫療服務。”
2000年,張建紅從西醫轉為中醫,從家族傳承下來寶貴的經驗成為她的資源優勢。“事物具有特殊性,人的身體狀況也是這樣的。”在診斷病人的過程中,張建紅講究“一症一方”和寒熱虛實,辯證確切之後,才針對最根本最主要的問題下手,從而把其他次要的問題一同解決了。
“在中醫診療中,用藥一定要精準,這樣才能使藥效發揮到最大。”中醫用藥講究“君臣佐使”,張建紅介紹,君藥為主藥,臣藥為輔助,比例搭配得當才能使其藥效得以發揮到極限。有著多年的中醫經驗,張建紅也累計不少針對婦科和兒科方面的用藥配方經驗。“雲南的三七、甘肅的黃芪等等,這些都是道地藥材,也就是在本地生長的藥材,將道地藥材入藥,會增強藥力功效。”
醫術高超,醫德也要好。“醫者,一定要有一顆仁慈之心,因為慈悲,所以關懷。”張建紅説,在三十餘年的從業時間裏,她診斷過無數的患者,面對患者身體和精神上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她感同身受,正因如此,她才能盡全力地幫他們解除病痛。“在行醫這條路上我從來不會停止腳步,我也會儘量把我累計的知識轉換成能給患者帶去福利的産品,為健康中國助力。”
望著眼前這位以救死扶傷為大德的鏗鏘玫瑰,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新時代的醫者仁心!(田麗娜 毛聖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