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國家衛生健康委嚴打借助網際網路平臺非法提供醫療美容服務

發佈時間: 2019-03-14 16:46:35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近年來,有些沒有任何醫療資質的人員,為了牟取利益,把“黑手”伸向了一些愛美人士。甚至,還有不法人員借助網際網路平臺聯繫全國的生活美容機構,為顧客做起了必須由醫療機構才能操作的整形美容項目。

為此,2017年5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中央網信辦等多個部門啟動了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

2018年7月24日,北京市通州區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接到線索,反映某公司涉嫌開展非法醫療美容。執法人員現場檢查後發現了美容儀器兩台、醫療美容宣傳資料、《下店反饋表》及《光電項目合作協議》等。經調查核實,該公司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是自2018年3月通過網路平臺聯繫全國各地生活美容機構,提供人員和設備到府開展超聲刀、皮秒等醫療美容項目服務。

據介紹,該公司的行為違反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七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法責令該公司立即停止醫療美容活動,給予沒收違法所得144300元整、罰款10000元整的行政處罰。

專家指出,本案是一例借助網際網路平臺非法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的新形式案件,超聲刀、皮秒等大型醫療美容器械價格昂貴、操作複雜,普通生活美容場所不具備開展此類項目的能力。而且,此類案件的人員、設備流動性大,宣傳、聯繫方式隱蔽,在調查過程中難以固定證據。在調查之初,該公司拒不承認違法事實。通過現場檢查,執法人員發現了《下店反饋表》《光電項目合作協議》,查詢生活美容機構及顧客的就診資訊、消費記錄等,積極與涉案美容機構及顧客取得聯繫,從而形成完整有力的證據鏈。本案歷時3個月,最終順利結案,對今後此類案件的查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據執法人員介紹,第一,要抓住案件本質,認定違法行為。執法人員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進行深入思考,本案中當事人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前提下,組織人員設備到全國各地生活美容機構開展醫療美容活動,據此可確認其組織開展非法醫療美容的事實。第二,要有效利用證據進行深入調查,調查取證集中在違法主體認定和開展診療活動認定兩個方面。第三,要擴大線索來源。目前“微整形”等醫療美容深受大眾青睞,很多平臺有專門的醫療美容板塊且魚龍混雜,水準參差不齊,故應加強對網路資訊監管力度,及時發現違法線索。此外,可通過對投訴舉報人建立獎勵保密機制,擴大違法案件線索來源。

記者3月6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取得了較大成效。為了防止一些違法行為死灰複燃,目前該委正在組織專項行動“回頭看”工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