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對善良心靈的深情禮讚——讀報告文學《九寨祥雲》

發佈時間: 2018-12-11 15:56:55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刊發在《中國作家·紀實》2018年第9期的長篇報告文學《九寨祥雲》,敘述的是2017年8月九寨溝抗震的故事。就題材類型看,這是一部書寫非常態對象的非虛構作品。不期而遇的大地震,是大自然釋放的一種不可抗拒的破壞力量,對於人類而言無疑是災難。而這樣的存在,之所以成為文學書寫的重要對象,是因為它為作家的多意性寫作提供了可能性。陳新的這篇作品,是一部具有人性溫煦的感人之作。什麼是九寨祥雲?陳新説:“是春天的山花爛漫,夏天的澄澈清涼,冬天的水墨靜寂,抑或秋天的層林炫彩?其實,九寨祥雲不僅僅是日復旦兮的日月光華,九寨祥雲更是雅識經遠的人間大愛!”《九寨祥雲》是對善良、仁愛心靈的深情禮讚,閃爍著人性光彩。

報告文學是“報告”與“文學”相生相成的文體,報告為其根與本,而文學是其存在的方式。在《九寨祥雲》中,“人間大愛”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或一個空殼的主題詞。作者熟諳報告文學寫作的基本規範,注重通過具體的故事敘説,通過故事中人物的有效再現,以非虛構文學的方式落實作品的主題表達。文學是人學。作為敘事文學樣式,報告文學當然應該充分敘寫人物,以人物形象的真實再現,確立作品的主題與思想。《九寨祥雲》是地震中九寨人的“祥雲”,作品中寫到的具體人物有許多,有各級領導幹部、酒店老闆員工、公安幹警、志願者、遊客、計程車司機等。他們的身份背景各有不同,但有著共同的大愛情懷和道義。作品著筆最多,給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景區扎西酒店老闆何明慶。他的家庭負債纍纍,原本指望通過租賃經營賓館致富,卻被瞬間的地震擊碎了夢想,“眼淚吧嗒吧嗒地落了下來”。但這是一個大寫的人。他叫上員工冒著余震的危險,將賓館小賣部原本用以售賣的20多箱礦泉水、速食麵等,無償分發給遊客。他勸阻遊客返回賓館內取物,而自己帶領員工衝進賓館取來被子、浴巾等,為遊客禦寒。震後,他與員工把遊客的行李一一登記清理,並郵寄給他們。還變賣自己的房子,給員工及時發放工資。作者敘寫了這一系列的情節、細節。在這樣的敘寫中,物質意義已經退去,一朵精神的祥雲正在升騰,一位仁者以善良的心靈,感動著讀者。陳新通過這樣的人物再現和精神凸顯,使作品的“祥雲”主題表達得以可信,而且具有了更為強烈、更為感人的審美力量。

報告文學是寫實的文學,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家的寫作,只能按照實然的秩序機械地複寫。具有報告文學文體自覺的作家,往往能在非虛構的受限中,進行能動的藝術的作為。陳新從對敘寫對象的深入採訪和充分內化中,發現了其中存在的有意味的機理,由此建立自適於《九寨祥雲》的敘事結構。這一點在閱讀作品首章第一節“假戲真做的驚悚”時,可以獲得真切的感知。在九寨景區,遊客正在觀看大型實景歌舞節目,其中有一幕“大愛無疆”,為還原汶川現場實景,運用了高科技5D實景演繹,舞臺上的演員正在進行逼真的表演。而真實的地震也恰好在這時發生。作者發現了事實中存在的這種“戲劇性”巧合,作為設計作品結構的一個要點。這樣的設計既是一種寫實,同時又強化了作品敘事的奇異性,可以有效地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所有這些,在作者這裡都是經心的。經心而為,一是意識,二是能力。陳新二者都有。也正因為這樣,《九寨祥雲》就不只有真實的報告,而且也是很文學的作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