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共用豐收的喜悅

發佈時間: 2018-09-27 10:47:55   |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原標題:共用豐收的喜悅

媽媽的新課題(國畫) 146.5×79.2釐米 1960年 李震堅 浙江美術館藏

金色的季節(油畫) 152.5×161.4釐米 1963年 朱乃正 中國美術館藏

黃金谷(版畫) 54×41.5釐米 1964年 趙宗藻 浙江美術館藏

糧食(國畫) 131×258釐米 1973年 金志遠與魏紫熙等合作江蘇省美術館藏

漁汛時節(國畫) 118×96釐米 2007年 郭修琳 浙江美術館藏

成果(雕塑) 196×190×175釐米 2014年柳青

又是一個豐收年(宣傳畫) 110×80釐米 1972年 顧盼 潘鴻海 中國美術館藏

豐收樂(農民畫) 46×59釐米 2009年 曾寶田 關山月美術館藏

秋祭(版畫) 1989年 官厚生 關山月美術館藏

收角椒(農民畫) 43×59.5釐米 1980年 鐘池光 關山月美術館藏

6月2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復,宣佈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秋分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恰好是從“立秋”到“霜降”這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風和日麗,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正是一派瓜果飄香谷滿倉的豐收景象。因此,將每年的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也體現了對二十四節氣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致敬與傳承,以及當代中國人知曉自然更替、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

豐收,也是我國藝術家們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題材,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各個時期,都有相關的美術作品出現,其中不乏優秀者。今天是我國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特刊發一組美術家們的“豐收”作品,涉及了國畫、油畫、版畫、宣傳畫、農民畫和雕塑等形式,年代跨越了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半個多世紀,以展示廣大農民的勞動成果,展現農業的魅力,豐富豐收節的內涵,與讀者共用豐收的喜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