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明月清輝映丹青——美術作品裏的中秋

發佈時間: 2018-09-25 14:40:15   |  來源: 光明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原標題:明月清輝映丹青

月下把杯圖(中國畫) 馬遠(傳)(南宋) 天津博物館藏

浣月圖(中國畫) 佚名(五代)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吉祥多子圖(中國畫)魯宗貴(南宋)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月中桂兔圖(中國畫·局部) 蔣溥(清代)故宮博物院藏

小精靈的提燈會(中國畫)劉國松

蟹酒圖(中國畫)齊白石 北京畫院藏

下仲秋賞月(農民畫)呂言 呂金昱

中秋説月餅(漫畫) 賀友直

全本紅樓夢圖之八月十五團圓賞月(中國畫)孫溫(清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國人自古就對月亮寄託了神秘的想像和美好的嚮往。我國古代把農曆每季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農曆八月正處於秋季的仲月,而十五日又正是這個月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中秋時節,天朗氣清,月亮又大又圓。此時,人們舉頭望月,冰輪清輝令人心曠神怡,詩情畫意油然而發;忽然的秋涼蕭索又容易引發思鄉、思親、孤獨之情,從而生出“千里共嬋娟”“對影成三人”的吟唱。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

月華如水,清夜如晝,中秋時節,獨坐清賞,或邀親友至交閒步敘話,月移影動,最是一番好景致。“賞月”“步月”“玩月”便成了此時必不可少的活動。

南京博物院藏明代畫家文徵明的《中庭步月圖》,表現了畫家與來客小醉後於秋天庭院中賞月話舊的雅會。寂靜而明亮的月光,攜無限情思,于畫面之上浮現,士人高雅的生活情調中平添了一份親切和悠閒。文徵明《中秋》一詩寫道:“橫笛何人夜倚樓,小庭月色正中秋。涼風吹墮雙桐影,滿地碧陰如水流。”靜夜懸隔了一切外在的紛擾,他於此感受到世界的活潑。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唐寅《玩月圖》扇頁,畫面中一輪明月高懸天際,古松巍然,簡淡的筆墨勾勒出虬枝松針,一位高士坐于石幾之上,微仰望月,沉心靜氣,令觀者仿佛能感受到清風拂過。

《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周禮》有:“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對於月的拜祭、賞玩,是中秋時節宮廷與民間的重要習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十二月行樂圖》中描繪了雍正皇帝八月中秋在圓明園賞月的場景。清代乾隆時期畫家陳枚繪《月曼清遊圖》裏,“瓊臺玩月”也是宮廷嬪妃們一年十二個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五代佚名畫家所繪《浣月圖》,畫面生動,頗具生活氣息。畫中明月皎潔,高挂天際。庭院深處,種植著虬松、梧桐與芭蕉,枝葉蒼鬱茂盛,地面有芙蓉、蜀葵、雛菊等花卉,競吐芳香。奇石上盤踞的蟠螭,正低伏泄水,池中波紋盪漾。畫面中間一位盛裝婦人,欠身望向水中月。旁立侍女三人,或臨案焚香,或捧奩,或荷琴。此畫氣氛清雅,真正是一派花好月圓景象。

中秋之花,首推丹桂。古人仰望月空,編織出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説。為了消解嫦娥的寂寞,又添以桂樹、玉兔的想像,使那個遙遠天際的廣寒宮多了幾分人間的冷暖情味。清代乾隆時期蔣溥繪《月中桂兔圖》,以墨筆繪圓月,月中玉兔以幹筆寫皮毛,焦墨點睛,形象生動可愛。桂樹以墨筆繪枝、葉,筆法細膩老道。桂花以橘黃色點染,溫暖的色調為冷月寒宮增添了幾許暖意。全圖佈局緊湊,色墨運用巧妙,極富情趣。

中秋鮮果列晶盤,餅樣圓分桂魄寒

除了文人筆下的清賞玩味,在碩果纍纍的季節,又恰逢隆重的節日,美味佳肴自然不能缺席。古人祭拜月亮,便有許多美食花樣。有文獻記載,在月亮還沒升空時,家家已在庭前朝月出的方向(東邊)把供桌擺好了,桌上整齊地擺著應時的瓜果,像鴨梨、蘋果、石榴、西瓜、蜜桃、鮮棗、葡萄、柿子、嫩藕、毛豆等,江南則供柚子、芋頭、香蕉、柿子、菱角、花生、鮮藕等,再加上清茶、素油、月餅、糖果。

圓圓的月餅象徵團圓和睦,是全民喜愛的中秋糕點。一枚小小的月餅,大江南北口味不同,但吃出的是同一份溫暖祥和。當代畫家賀友直有一幅漫畫《中秋説月餅》,還有一篇同名散文,形象地寫出了吃“蘇式月餅”的講究:“右手大拇指、食指捏著月餅送到嘴裏咬,同時左手掌心朝上作接受狀置於月餅下方,接咬時脫落下來的月餅皮屑,然後再用舌尖把月餅碎屑粘著縮進嘴裏吃下。”文字配畫,惟妙惟肖,意趣躍然紙上。

近代“海派”畫家任伯年畫有《中秋賞月圖》,塊石之上置青瓷盤,月餅、葡萄和嫩藕歷歷可見。微風吹過,竹影婆娑,圓月探頭,灑下無限清輝。另一幅作于“中秋後一日”的《中秋景物圖》,朱磦色圓盤中除月餅、嫩藕外,還有類似石榴等食物,果盤下方繪了一隻蹲坐的白兔,紅色點睛之筆熠熠有神。

大閘蟹是中秋美食,《紅樓夢》中就記有大觀園眾人做完菊花詩、吃蟹賞桂的故事。歷代畫家都鍾情把這秋日豐腴的美味畫入宣紙。明代畫家沈周的水墨寫意畫《郭索圖》(根據螃蟹聲音特點,將之稱為郭索),先用淡墨畫蟹殼、蟹腳,焦墨畫爪尖和蟹殼凸凹,濃墨渲染雙螯,活脫脫勾畫出一隻清水大閘蟹橫行于水草之間的情景。明代畫家陳淳、徐渭,近現代畫家任伯年、齊白石、朱屺瞻、婁師白、李苦禪等眾多畫家,都非常喜愛畫蟹。

中秋美食豐富多樣,畫家筆下的花果佳肴也姿彩斐然。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有南宋畫家魯宗貴的《吉祥多子圖》,畫中的橘子、葡萄和石榴採用鮮艷明麗的色彩和密集的構圖,果實在綠葉的穿插映襯下顯得格外突出,黃、紅、綠、白多種顏色絢爛多彩。橘子、葡萄和石榴都是中秋時節受歡迎的花果,在中國傳統風俗中,這三種水果還具有多子多福的寓意,喜慶吉祥。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説。”舉頭望明月,情思不可抑,妙處無以言,只可把酒問青天。月,詩,酒,在秋風桂影裏,該是最可遣懷的組合。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以“舉杯邀月”為主題的創作並不少見。天津博物館藏宋人《月下把杯圖》,傳為馬遠所作,圖中遠景闊遠凝凈,空中一輪明月高懸,月光灑滿山間。圖中近景的左側是山麓緩坡,其上翠竹叢生,竿曲葉垂,給月夜增添了幾分秀媚;近景右側擺放幾案,案上置酒爐,前邊不遠處有一個柱欄圍起的平臺;近景繪兩位惜別的舊友,在姣好的月夜美景中會聚,相對而立,舉杯恭賀。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樊圻繪《舉杯對月圖》扇頁,則多了幾分超脫飄逸的氛圍。圖繪一高士舉杯望月的灑脫之景,構圖極為簡單。人物以白描造型,流暢的線條準確地勾勒出童子與高士的站姿和坐姿,高士的衣帶飄飄和超凡脫俗的雋雅氣質表現得尤為生動。畫作表現出高士以酒為樂、超然物外的情調,吟誦出“一杯在手,世事等閒”的詩意。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些千古傳頌的詩詞篇章,也成為畫家無盡的靈感來源。明代畫家徐渭有“田水月”之號,晚年多以此為款。他作有《醉月尋花賦》,“尋花者指月以咏嘆,醉月者無花之可尋”,從中體會“審幻真于眇微,覺天地之瞬息”的境況。

“有蟹盈盤,有酒滿壺,君若不飲何其愚。”齊白石在《蟹酒圖》中如此表達其心意。簡練的線條勾勒,稍事渲染,一盤一壺一紅燭,把秋日的暢達胸懷錶達得淋漓盡致。

月光清冷溫潤,秋風蕭瑟沉靜,中秋之夜萬籟俱寂,而又萬物生機勃勃。此刻,可以把盞品茗酣暢快意,也可心齋坐忘蕩滌塵埃,可以舉杯對月思接九天,也可倚欄無眠相思遙寄。因為融入了月的詩意,畫裏中秋,既可有煙火氣的溫暖,也可有鏡花水月的寂寥、江湖觀月的遠淡。翻開一幅畫卷,願中秋的清風明月,給你帶來一份愉悅與悠遠的心境。(作者:于園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