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用“天網醫療守護”完善北京城市名片——
全賽程零距離直擊2018北馬醫療保障幕後

發佈時間: 2018-09-19 10:58:41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中國網健康訊 2018年9月16日上午7點30分,2018北京馬拉松正式鳴槍開跑,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名跑者齊聚北京天安門廣場,以此為起點一路向北奔向鳥巢,共同挑戰自我並創造新的馬拉松歷史。

本屆北京馬拉松共有111793完成報名,報名人數首次突破11萬,相比去年增加了13106人,增幅達13%。和37年前首屆北馬只為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86名專業參賽選手服務不同,如今的北馬服務對象,是3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眾跑者。頂著“國馬”的稱號,今年又恰逢北京奧運10週年,同時2022年還將迎來北京冬奧會,隨著頂級運動賽事的火熱開展,2018年的北京馬拉松賽事,被予以了太多灼熱注視的目光和期望,這不僅僅是一場3萬人競技精神的狂歡,更是北京城市名片的展現。

據了解,歷次北馬賽事都會得到衛生主管部門的指導支援及協助,作為北京馬拉松賽事連續5年的官方獨家指定醫療服務支援商,本屆北馬中,北京和睦家醫院共派出了近200人的團隊,納入到市衛計委的統一指揮及領導下,協同120急救體系,統一提供醫療保障服務,協助支援完善北馬醫療保障體系。

12個醫療服務站全程陪護加大醫療物資投入保障

在16日的北馬賽事中,北京和睦家醫院在賽道沿途、終點區共設置12個醫療服務站點,既保證賽事全程沿途的醫療保障工作,也為選手提供賽後科學的康復拉伸服務。由於馬拉松屬於極限運動,選手在賽事後半程發生風險的概率較高,因此沿途10個和睦家醫療服務站本著前松後緊的方式,自賽程25公里起集中設立7個服務站點,每隔2.5公里設置一個,加大北馬後半程的保障力度。

今年,北京馬拉松加大了醫療保障的力度,從30公里處開始增加保障密度,每50米增設一名醫療志願者為選手服務。和睦家也為這些志願者額外提供了200份醫療物資,包含利多卡因氯己定氣霧劑、創可貼、酒精棉片及碘伏棉簽等醫療用品。

據不完全統計,本次北馬賽事和睦家醫療急救站登記的被救助參賽選手人數約為3300人次,當天通過和睦家醫療服務得到救助的重症跑者共有3人。重症跑者的減少反映出北馬選手參賽水準的整體提升,也印證了“科學跑、安全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與和睦家科普北馬運動知識的初心不謀而合。

除了沿途的10個醫療服務站點外,終點展示區內,和睦家特設拉伸展臺,安排了4名專業康復拉伸治療師為跑友們提供免費拉伸服務。同時,其他醫療志願者也為跑友處理了抽筋、擦傷、水泡等賽後常見問題。

“醫師跑者”隊伍力量壯大隨時隨地竭盡所能提供幫助

北馬全程42.195公里,跑者可能在途中任何一個地點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若是出現不適的地點遠離醫療服務站,如果能有一位專業醫生做緊急處理,結果則可能大不一樣。今年,為進一步發揮醫師跑者的作用,在本屆北京馬拉松賽事報名開啟的同時,北京和睦家醫院就面向全國招募醫師跑者,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確認30人入選醫師跑團,為北馬跑友零距離提供幫助。

今年的醫師跑團中,既有去年參加過醫師跑團的有經驗的老跑者,也有重新甄選後入選的新跑者,包括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十余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心臟中心、急診科、 ICU(重症監護室)、外科、康復醫學科、全科等科室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均參與過全程馬拉松,並有著豐富的急救經驗。過往的全馬完賽時間從3小時內—6小時不等,賽段從A區—F區均有涵蓋,以便服務儘量多的北馬選手。


醫師跑者的職責,不僅要在賽程中利用隨身攜帶的利多卡因、酒精棉片、碘伏棉簽、創可貼等藥品,沿途為有需要的選手提供救治服務,同時也肩負著第一時間識別、發現和救助脫水、暈厥、心臟病發作等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責任。據統計,本屆北馬中,醫師跑者們全程共計為近200人次的北馬跑者提供了應急處理,包括皮外傷、拉傷扭傷、肌肉痙攣等情況。同時,也對一些可能暈倒或出現高危風險的跑者進行建議休息、勸退或陪跑。

每一位醫師跑者都肩負著“醫師”和“跑者”的雙重身份,他們在面臨他人需要救治的情況時,都會放棄對個人情況的考慮轉而竭盡所能提供幫助。本次北馬賽後,當大部分選手已經陸陸續續離開服務區時,對講機內突然傳來呼叫,一位跑友在衝過終點後出現了心率過低的情況,請和睦家醫師跑團的資深醫師一同前往協助。這時,正準備離開的和睦家醫師跑者——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副主任醫師楊賡立刻返身,不顧自己腿部的不適,與北京和睦家醫院護理部總監侯艷一起迅速趕往現場參與救助,及時得當的指導處理使得該跑友有驚無險。

雖然賽程途中因不斷停下幫助他人,和睦家醫師跑團的成員們基本上未能實現個人成績PB(個人最好成績),但正是這一次次的停下,才成就了北馬安全完賽的目標,更成就了其他人的PB。

全天待命8小時  AED志願者負重前行從“心”守護

2014年倫敦馬拉松,一位42歲的男子衝線後暈倒在地,搶救無效身亡;2011年10月,35歲的美國人卡文迪斯摔倒在距離芝加哥馬拉松終點不足500米的地方,再也沒有起來;2008年11月,來自巴西的卡洛斯戈麥斯完成紐約馬拉松後感覺不適,雖然立即被送往曼哈頓醫院搶救,可惜為時已晚。

作為一項極限運動,馬拉松參賽者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猝死。據了解,馬拉松比賽發生意外身故者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臟問題,常見的是心室異常顫動,發生後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電除顫,每晚1分鐘,存活幾率便降低7%至10%,僅10分鐘後,生還希望便會十分渺茫。

及時除顫是迄今公認制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AED是一種急救設備,操作簡便,醫護人員使用它可以為心臟病突發的患者進行電除顫,幫助發生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

賽前,北京和睦家醫院從院內選拔出了50位持有美國心臟協會(AHA)基礎生命支援證書的醫護工作者作為本次北馬AED志願者,並組織了三場AED使用專業培訓課程,使得所有AED志願者能夠熟練使用組委會指定的AED設備,並掌握如何在緊急情況下聯動120提供最及時有效的救助。

比賽當日,AED志願者們在早晨5點半就完成了集結,並於7點鐘報數完畢全部就位,隨時準備開始工作。

他們均勻分佈在從15公里開始到終點衝線區域後的近30公里區域內,以騎行或步行的方式全程在自己被分配到的1公里點位範圍內進行往返巡視,發現、跟隨、勸退並救助出現包括嚴重中暑、意識模糊或心臟早搏等狀況的高危跑者,確保每一位通過此站點的北馬跑者都能安全奔赴下一站點。這也就意味著,位於終點完賽區域內的步行志願者,需要持續背著近5kg重的AED設備(相當於約9瓶礦泉水的重量)巡視至少8個小時,到關門時間後還需要密切觀察一段時間完賽跑者們的狀態,才能徹底結束當天的工作。

儘管責任重、專業性強、工作時間長,但50名和睦家AED志願者們還是圓滿完成了任務,並協助醫療站點為跑友提供醫療服務。

醫護人員均可提供雙語服務  VIP展區體現國際品質服務

隨著北京馬拉松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北馬賽事已成為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籍選手參加,本屆馬拉松就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賽,男子組及女子組冠軍均為外籍選手。

因此,本屆北馬比賽終點設有VIP服務區,來自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急診科、康復醫學科的多名醫生,為外籍選手提供醫療服務。參與醫療服務的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生、護士及志願者,均可提供流利的雙語甚至多語服務,包括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他們不僅成為連接國際選手和北京醫療服務的重要橋梁,也展示了北京醫療體系中的國際品質服務力量。

愛健康、愛生活、科學跑、安全跑,2018北京馬拉松完美收官,和睦家與你2019年北馬再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