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葛均波:創新診療手段 推動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控事業的持續進步

發佈時間: 2018-08-31 10:44:47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醫藥衛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新的治療藥物和創新解決方案的應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取得了劃時代的成績,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推動著我國心血管事業快速發展。近日,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著名心臟內科專家葛均波院士做客新華網“聚焦中國醫療衛生發展”系列訪談,暢談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領域防治發展情況。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著名心臟內科專家葛均波院士

“之前由於營養不良,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等原因,心血管多發疾病主要有心衰、風濕性心臟病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冠心病患者越來越多,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有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葛均波表示。

回顧我國在心血管治療領域40年來的發展歷程,葛均波介紹了通過國內的學術交流、國際大環境下的科學認知,尤其是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可以對疾病從源頭上進行干預。我國在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對全國及地區人群整體心血管健康狀況,心血管病的流行和發展趨勢有了充分的認識。

葛均波表示,跨國藥企對於中國患者和整個醫療市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是像阿斯利康等等一大批藥企把他們的藥物能夠介紹到中國來,使醫生有更多手段來治療我們的患者。另一方面就是醫療器械的引進,也為我國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方式。”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為民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對於如何完善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葛均波指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是一項系統化工程,由於各地的醫療水準發展不一,需要採取不同的防治方案。總體而言,政府投入、行業有創新管理模式、醫療工作和資源下沉是不可或缺的。而提及胸痛中心的未來建設時,葛均波表示,“未來胸痛中心,需要用數據來不斷完善胸痛中心建設的各個環節,在加強院內診療的同時,提升院前預防和院後康復管理能力。希望以胸痛中心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診療體系建設能夠為我國心血管行業乃至整個醫療行業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和嶄新模式。”(孫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