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陸舜:精準診療有望讓肺癌變成“慢性病”

發佈時間: 2018-08-23 14:16:03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多年來,肺癌診療的“精準化”理念深入人心,靶向治療等新興治療手段層出不窮,給肺癌領域帶來了革命性變化。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在做客新華網“聚焦中國醫療衛生發展”系列訪談時指出,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準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的一種治療方式,可以造成腫瘤細胞的特異性死亡,而不波及周圍正常組織細胞,因此也被稱為“神奇的子彈”。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做客新華網“聚焦中國醫療衛生發展”系列訪談

“在肺癌治療領域,臨床上最初使用靶向藥物吉非替尼治療時並沒有選擇特定人群,但是醫生後來發現,這種藥針對東亞人群的效果很好。之後有學者做了進一步研究,發現它專門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隨後多次開展的隨機對照研究都證實,對於存在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輔助治療的效果明顯好于傳統化療,能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這個研究結果還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陸舜稱,有了靶向藥物後,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從化療時代的10個多月,到現在已經接近3年、有些亞型甚至跨越5年,有了成倍的提高。現在又出現了針對肺癌的免疫治療手段,對於一些轉移性肺癌患者來講,肺癌成為慢性疾病的那天已經不太遙遠了。

雖然靶向藥對於適用患者的響應率較高,但這種“神奇的子彈”有時也會出現耐藥性問題。對此,陸舜表示,關鍵是要了解腫瘤的耐藥機制,通過不斷研發新一代治療藥物,為耐藥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進一步延長他們的生存時間。“目前出現的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就為第一代靶向藥耐藥後、發生T790M突變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他説。

陸舜認為,對於不同程度耐藥的肺癌患者,在治療方式上也有區別。“耐藥的出現極可能是因為體內很多基因發生了突變,由於突變數不同,表現為耐藥程度各異。我們目前採用的方式是基於影像學來評估腫瘤的進展。如果通過影像學診斷尚未發現腫瘤有進展,可以再堅持使用原來的藥物一段時間。一旦影像學檢查發現腫瘤有所發展,則建議換藥。”陸舜説。(袁馨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