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漢代銀帶鉤“七夕”亮相南博 “長毋相忘”訴説古代愛情

發佈時間: 2018-08-17 16:32:0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漢代銀帶鉤“七夕”亮相南博“長毋相忘”訴説古代愛情

圖為“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泱波 攝

七夕前夕,曾經亮相《如果國寶會説話》的文物漢代銀帶鉤16日在南京博物院與觀眾見面。帶鉤上,“長毋相忘”的銘文在佳節勾起一段穿越千年的愛情佳話。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介紹,帶鉤就是古人所繫腰帶的掛鉤,兼具實用和裝飾價值。這枚帶鉤能從中間分成兩半,兩個半扇的內壁,分別以陰陽文刻有小篆銘文“長毋相忘”,展現了江都王劉非與妃子淳于嬰兒的浪漫情愫。

“此枚銀帶鉤自出土以來,經過多方面研究證實極具歷史價值,很少對外展出。多年來,僅在美國以及中國的海南省等地展覽過,這也是該文物首次與南京市民見面。”王奇志説。

圖為“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 泱波 攝

圖為“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泱波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枚“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鉤體為龍首形,鉤身錯金,圖案為流暢的圓渦形雲氣紋。雖然在地下埋葬了2000多年,帶鉤依然精美光亮。

對於“長毋相忘銀帶鉤”如何出土,盱眙大雲山漢墓考古發掘領隊李則斌告訴記者,2009年—2011年,考古工作者對大雲山漢墓進行搶救性挖掘,陵園內共發現3座主墓、11座陪葬墓、出土漆器、銅器、金銀器、玉器等各類精美文物1萬餘件。

“這枚可分可合、內藏相思話語的銀帶鉤,出土于大雲山江都王陵的12號墓中。”李則斌稱,考古人員在清理修復文物階段,才注意到帶鉤中間有條縫,內側還有互相咬合的四個字:“長毋相忘”。

隨後,12號墓中出土的一枚雙面印章,揭開了帶鉤主人的真實身份。李則斌透露,印章的一面是嬪妃的名號“妾勝適”,另外一面是姓名——“淳于嬰兒”。這一發現,證實這枚銀帶鉤應該是劉非送給她的定情信物。

專家認為,淳于嬰兒將此枚銀帶鉤帶入墳墓,足以看出她對這件愛情信物的珍視,“長毋相忘”的誓言也成為一段隱秘而深情的古代愛情佳話。(楊顏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