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心臟治療的“短板”——心臟康復
發佈時間: 2018-08-14 13:56:52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在很多人眼中,“心臟病”是最恐怖的疾病之一,如果不早發現早治療,分分鐘可能成為危害生命的殺手。隨著心血管醫療水準的不斷提高,心臟病的治療已非難題。然而經過了手術、介入治療、放支架、放導管等等治療,很多患者出院後沒有改變之前錯誤的生活方式,導致心臟病再次發作,反覆進醫院“返修”。更有甚者,患者辭去了工作、不敢運動,在家“靜養”。事實上,手術成功並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沒有康復的心臟治療是不完整的。
什麼是心臟康復?
心臟康復就是對有問題的心臟進行保養,幫助患者修復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恢復生活品質、工作能力,重新投入生活,回歸社會。據了解,約90%的發達國家擁有自己本國的心臟康復指南,部分國家採用歐洲或美國的心臟康復指南,而我國在心臟康復上還處於摸索階段。有康復的心臟治療與沒有康復的心臟治療相比,總死亡率可下降20%,心血管病死亡率可下降30%,再次住院率也大幅下降。
哪類人群應進行心臟康復?
如果您在一年內具有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建議您到醫院做心臟康復:
1.心肌梗死
2.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3.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4.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
5.慢性心力衰竭和外周動脈疾病
6.如何進行心臟康復?
沒有一套康復模式適用於所有患者,心臟康復需要針對患者量身定制相應的康復方案。心臟康復總共可分為四個階段:
住院期:從心臟病發作或因心臟病入院開始至整個住院期間。在這期間,心臟康復治療小組會給患者制定循序漸進的程式,開始時是輕鬆的活動、如從病床上坐起、活動關節和生活自理。然後是在病房或走廊裏步行,限制性地爬樓梯。
早期恢復期:在住院後的2~12週期間。專業的康復小組會給出患者在家安全運動的建議,患者在密切監護下逐漸增加活動的級別,如從步行到做柔軟體操。患者還需學習如何健康飲食、戒煙,調整心理和重返社會。
後期恢復期:出院後約6~12周開始,一般持續3~6個月。在這段時間患者可以在醫學監護下鍛鍊及控制體重。運動的強度以達到運動適宜心率為目標(運動適宜心率=170或180-年齡),運動的時間要求每次持續半小時至一小時,每週至少鍛鍊3~4次。此外,患者還需繼續接受營養、生活方式和控制體重等健康教育。
終身維持期:經過了前三段康復,患者已經學會了正確的鍛鍊方法和開始進行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所以不再需要在醫學監護下進行運動。現階段的任務是終身維持健康狀態,並定期接受隨訪。
有氧運動與心臟康復
有氧運動是國際上普遍作為冠心病康復的主要方法,因為有氧運動是依靠糖原、脂肪分解代謝,通過有氧代謝來供能的。康復運動按類型可分為等張和等長兩種。
等張運動的項目主要包括散佈、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上下樓梯、划船和球類運動等,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為增加前負荷。運動時心率加快、血流加速,左心室舒張期充盈更完全,肌肉泵和呼吸泵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強。這種情況下,患者的每搏量和心輸出量均增加。最大限度地調動心臟的儲備能力,改善心肌血供、提高心肌功效。
等長運動包括舉重、啞鈴、負重登梯等,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為提高心臟後負荷。等長運動時雖然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但心肌收縮速度下降,舒張壓升高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心臟病人進行等長運動時心臟收縮速度下降,心臟收縮功能降低,又由於耗氧量過多、胸內壓力升高、影響血液回流到心肺,對冠心病人具有一定風險。因此,患者應在專業的心臟康復小組建議下進行此類運動。
沒有康復的心臟治療是殘缺不全的。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説,提供綜合、長期的醫療保健關愛和服務,組建包括醫生、護士、理療師、運動康復師、藥劑師,以及患者家庭成員等在內的綜合性康復隊伍,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心血管疾病對身心的不良影響,切實提高患者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