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陜西法門寺琉璃器見證絲路交流

發佈時間: 2018-08-08 16:22:24   |  來源: 新華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琉璃晶瑩剔透、花紋裝飾繁複,這件八瓣團花描金藍琉璃盤,在燈光下映出幽幽微光。作為來自西方之國的瑰寶,收藏于陜西法門寺博物館的古代琉璃器見證了一千多年前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

“這批琉璃器有生産于西元5至6世紀的東羅馬琉璃瓶,也有西元9世紀之前的伊斯蘭特色的琉璃盤,還有典型中國風格的茶盞茶托。”法門寺博物館副館長任新來6日對記者説。

1987年,位於陜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佛指舍利及兩千多件唐代珍貴文物。其中發現用於佛教供奉的一大批金銀器、瓷器、琉璃器、玉器等為世所罕見。這件八瓣團花描金藍琉璃盤就是這批出土的20件琉璃器中的一件。

法門寺在唐代時是佛教重地,這裡供奉著經由西域傳來的佛指舍利。唐高宗、武后、中宗、肅宗等8位皇帝在大約200多年間,每30年開啟法門寺地宮,以寶帳香輿迎佛指舍利於長安、洛陽等地供養,這些琉璃器就是隨舍利供養的寶物。

琉璃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玻璃,在唐代,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非常發達,這些琉璃器皿與香料、工藝品等一起沿絲路傳入中國。彼時唐長安城的西市,就是絲路沿線商品進行交易的國際貿易中心。

在法門寺博物館收藏的這批琉璃器中,有發現時代最早的釉彩玻璃,也有具有明顯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特徵的琉璃器皿,採用了吹制、刻花、描金、釉彩等多種製作手法。任新來説:“這些充滿異域風格的琉璃器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又被當時的皇室供奉到佛教寺院中,這説明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不同文化間已經實現了高度的交流和融合。”(記者楊一苗、王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