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 革命文物保護任重道遠

發佈時間: 2018-08-02 15:12:11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為新時代全面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確立了任務書和路線圖。據了解,我國目前登記的革命舊址、遺址已達33315處,革命文物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一隻生銹的水壺,一個破損的槍套,一面斑駁的旗幟……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後,記錄著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訴説著革命兒女的光榮夢想。這些豐富的文物資源,既凝結著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光輝歷史,也激發著後來人砥礪奮進的愛國熱情。尊重歷史,就是尊重我們的未來。保護和利用好革命文物,才能守護好民族精神的共同家園。

談到保護,搶救和預防工作必不可少。對受到損壞的儘快修復,給保存完好的提供保養。守住了這些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才會有革命精神的更好傳承。不過,與一般文物不同,革命文物保護始終要與時代精神共同脈動。在常規的保護工作之外,更要通過展示和傳播手段讓革命文物活起來、傳開來,讓更多人看得見、記得住,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比如,適度運用VR、AR等技術增強展覽的互動性、體驗性或借助數字化、網路化新興媒介進行立體式宣傳,使網際網路創新成果與革命文化傳承發展深度融合。

讓革命文物活起來,一方面要創新宣傳方式,另一方面要做好開發利用。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和紅色文化建設,在許多方面形成了有益經驗。例如,廣州依託中共三大會址和農講所、勞一大、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等豐富革命文物資源,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習所”。通過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宣講教育,將紅色革命遺址打造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陣地。有專家現場講學、有網課線上選學,線下線上有機結合,形成了學習宣講的新模式。

厚植紅色文化土壤,讓革命文物走進生活,就是要在內容活潑、形式多樣的基礎上,不斷拓寬開發思路,深入挖掘價值內涵。隨著資源整合與整體保護的加強,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精品活動的涌現,把紅色文化推廣得更遠、普及得更深。(毛梓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