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酷”伴風雨雷電,氣象人堅守海島37年

發佈時間: 2018-07-30 16:17:55   |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  責任編輯: 張豐

 

▲楊萬基在上川島氣象站觀測場查看設備(7月4日攝)田建川攝

跟風雨雷電打交道,夠“酷”。不過這交道一打就是37年,就成了“苦”差事,很多人不一定熬得住。

55歲的楊萬基在南海北部的上川島氣象站幹了大半輩子,頭髮都“退休”了一大半,他還樂呵呵地幹在一線。

每天定時觀測、記錄氣象數據,工作像日出日落一樣恒定。但老楊卻沒有一絲懈怠,畢竟天氣不聽話,風雲變幻、陰晴不定,發起脾氣來都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你的冷暖,在我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寫在上川島氣象站大廳前的兩句話,道出了氣象人的初心和共同情懷。

紮根海島“這裡最適合我”

矗立在南海北部近陸海域的上川島,距離陸地約10公里。自然之力塑造了它“南海碧波出芙蓉”的原始美,也造就了上川島惡劣的氣候條件。這裡一年中平均50多天刮8級以上大風,暴雨、雷電多發,平均每年有兩三個颱風吹襲。

上川島氣象站就建立於此,它是廣東省三類艱苦海島臺站。由於其在氣象監測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被升格為國家基準氣候站。

從1981年進入上川島氣象站工作,楊萬基從一個毛頭小子幹到了年近花甲。

老楊這輩子跟海島結緣。他祖籍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小時候跟父母來到江門上川島,高中畢業時,正趕上氣象站到學校招人。他學習成績好,參加了考試,並被順利錄取為上川島氣象站地面氣象測報員。他是上川島的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生。

初出茅廬,氣象知識完全是一張白紙。老楊説,選了這一行,就得把它幹好。他跟著師傅,從零開始,學習包括溫度、濕度、氣壓、降水等在內的基礎氣象觀測知識。

看雲識天氣,但學會雲類測報並不容易。雲類有30多種,毛卷雲、透光高積雲、卷積雲……不同的雲類對應著不同的氣象編碼,都要熟背,這樣在填寫氣象報表時才能準確。老楊説:“風雲變幻自有規律,學得越深就越能沉浸到氣象測報的樂趣中。”

上世紀80年代初,楊萬基在氣象站每月領32.8元的工資。海島的工作環境跟內陸沒法比。那時,上川島全是黃泥路,一下雨泥濘不堪。島上淡水供應緊張,人工修建的水庫儲蓄的雨水常常不夠用,枯水期時連做飯、洗澡都成問題。老鼠蟲蛇也多,到觀測站讀取數據時,百葉箱內常有小蛇出沒。

老楊調侃説,怕苦、怕累、怕無聊,都幹不了地面氣象測報員。“還得加一句,怕蛇也不行。”老楊説完,哈哈大笑。

由於工作出色,1995年,楊萬基被任命為上川島氣象站站長。但隨著市場經濟改革風潮涌動,氣象站不少人都不願原地苦熬,選擇“下海”。上川島氣象站原本18人的氣象隊伍,到上世紀90年代初只剩下了6人。

有人慫恿老楊,跟我們一起“下海”吧。老楊笑瞇瞇地跟人説,我本事不大,這裡最適合我。

“淋個落湯雞也要第一時間上報數據”

“氣象測報要及時準確,早測、遲測、誤報、缺報都堅決不行。”跟老楊聊家常時,他和顏悅色,嘴角總是挂著微笑。但説起業務的事,他卻變得很嚴肅。

上世紀90年代,氣象站曾有一名測報員缺報了一個時段的數據,被開除了。老楊翻出上川島氣象站厚厚的氣象記錄年報表,指著一個個數據説:“這容不得一點馬虎,數據都要寫進氣象歷史的。”

氣象測報需要24小時值班。天氣好的時候,每隔3小時測報一次,遇到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就要加密到每隔一小時測報,這也是最考驗測報員的時候。

“觀測和上報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即使在觀測場淋個落湯雞,回到值班室也得第一時間報數據,哪顧得上換衣服。”老楊説,所有步驟都要掐著時間做,早報、遲報哪怕幾分鐘,就會被全省通報批評。

出現暴雨、冰雹、龍捲風等惡劣天氣,要求15分鐘上報上級氣象部門,形成重要天氣專報。老楊説,很多時候吃飯都得豎著耳朵,聽到雷聲,丟下飯碗就往值班室跑。

讓老楊印象最深的天氣事件是2008年強颱風“黑格比”。當時,16級的狂風將觀測場的不銹鋼圍欄掀翻吹倒,一個人在室外根本無法站立。為了觀測實時氣象數據同時不被大風吹跑,楊萬基和兩名觀測員用麻繩捆在一起,堅持完成每小時測報一次的要求。從值班室到觀測場只有不到30米,但他們走完卻用了近10分鐘。受颱風“黑格比”影響的36個小時裏,上川島氣象站的6名同志每人休息不足3個小時。

“在一個地方幹37年,你就屬於這裡了”

隨著我國氣象事業的不斷發展,上川島氣象站的基礎設施和科技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009年,上川島氣象站新建了海島觀測站。2014年,硬體再升級,國家氣象局將其建設為國家基準氣候站,實現了自動化氣象觀測。

如今,上川島氣象站擁有現代化的建築和全新的氣象業務設備。老楊説,以前24小時值班,站裏6個人平均每人每月要值五個大夜班。實現自動化觀測後,解放了人力,氣象觀測水準也更加先進了。

不過老楊也有困惑。上川島氣象站有7個正式編制名額,但十幾年來從來沒滿編過。學氣象專業的本科生很難招進來,作為三類艱苦臺站,每天24元的艱苦補助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

作為上川島氣象站的黨支部書記,老楊常説,幹一行就要愛一行、專一行,年輕人最忌好高騖遠,耐不住寂寞。

江門市氣象局副局長吳國強説,作為廣東僅有的兩個海島氣象站之一,上川島的測報數據對判斷颱風走向、是否登陸等至關重要。同時,上川島氣象站又是國家基準氣候站,對研究我國長期的氣候演變規律提供重要依據。

由於上川島沒有高中,三年前老楊的妻子陪著兒子到江門臺山市區讀書了。週末不忙時,老楊才坐船去市區和妻兒團聚一下。氣象局領導問老楊,想不想調到市區工作?老楊説,算了吧,我要是離開上川島,心裏就空了,會覺得不放心。

上川島氣象站對於老楊來説,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工作的地方。他笑瞇瞇地説,會在這裡一直幹到退休。“當你在一個地方幹了37年,你心裏就會清楚,你是屬於這裡的。”(記者田建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