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沙漠植樹人

發佈時間: 2018-07-25 10:50:00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2017年4月,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George•Steinmetz)第二次把中國的庫布其沙漠列入了自己的拍攝行程單。在這位以長期記錄世界各地的沙漠而被國際攝影界熟知的攝影師心中,庫布其沙漠太獨特了,“它的綠色更多,沙漠上生長著很多綠色的植被,不像是個沙漠。”

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George•Steinmetz)在庫布其沙漠采風

其實,這片面積為1.86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第七大沙漠在十幾年前和其他沙漠並無兩樣。“讓人恐懼,害得人背井離鄉”,這是張喜旺對它的童年印象。

張喜旺和兄弟們用水沖法種樹

張喜旺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生長在沙漠邊緣地帶讓他從小習慣了四季揚沙、揚塵的生活環境,也不曾想像有朝一日要改變這片一望無垠、老人口中“鳥都飛不過去”的沙漠無人區。十幾年前,風沙入侵牧民牧區,致使牧業隊解散,愈發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很多牧民舉家搬遷。那幾年,農民張喜旺守著家中十幾畝田地,在每年只有一兩千元純利潤收入中看不到未來。

樹苗

是離開家鄉外出打工還是在留在家中多找些事做來掙錢?想到家裏還有要上學的孩子需要照顧,張喜旺選擇了後者。

2002年,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帶著“沙漠綠洲夢”來到張喜旺家鄉做宣傳。儘管不知道這些人的計劃和打算,但看到能多掙20元錢,張喜旺想都沒想就跟著走了。

2017年4月,庫布其沙漠,停在路邊運送樹苗的年輕人

剛開始種樹的時候,張喜旺每天早晨六點就要出發,在沒有路的沙漠中開一個多小時摩托才能到工地。由於缺乏經驗,白天種的樹,晚上颳風一吹就倒,成活率只有20%,以至於最後工程結算時,根本掙不到20塊錢,“一棵樹4毛7,加上挖坑施肥等,也就掙十來把塊錢。”好在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張喜旺的種植技術不斷完善,樹苗的成活率在不斷提高。現在,用了水衝法種植沙柳,成活率已經達到90%。

2017年4月,庫布其沙漠,停在路邊運送樹苗的年輕人

2010年開始,在政府政策的指導下,億利加快推進了沙漠生態治理的進程,開始大規模在沙漠中造綠,張喜旺當上了“包工頭”,拉著兄弟們一起植樹。2012年,張喜旺一口氣接下了別人不敢承包、條件最惡劣的8000畝明沙的綠化任務,“我第一次去工地看,那個地方風刮得連路都看不清楚,(沙子)打的眼窩整個不行。條件也不好,地下取不出水”,這是張喜旺對那裏的初印象。儘管如此,但張喜旺還是一鼓作氣,帶著兄弟們用幾十天的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了綠化任務。後來,民工聯隊得到了50萬元的豐厚回報。

僅2010年到2014年,張喜旺的民工聯隊就種樹兩萬畝,從庫布其沙漠邊緣一直種到了腹地無人區。

吉祥甘草産業示範園內,農民的種植甘草。據介紹,除了有經濟效益外,幾十棵甘草通過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改造一畝沙漠,把沙漠變成良田

近年來,張喜旺明顯感覺到沙漠裏的綠色多了,除了楊樹,揚柴、花棒、沙柳、沙冬青都有了,狐狸、野雞、兔子這些小動物也開始在沙漠出沒了,沙塵暴明顯減少,雨水也多了起來。此外,張喜旺還帶著兄弟們脫了貧,“現在的生活品質大大改善,一年下來能賺個七八萬!”

搭上國家精準扶貧快車的庫布其沙漠脫貧家庭,如今已經住進了杭錦淖爾億利村的新房

從最初只栽楊樹苗到現在能種好許多沙漠經濟作物,多年種植沙植的經驗還使張喜旺變成了沙植專家。張喜旺説,若有精力,他還想到中國最大沙漠去,把他所學的治沙技術傳給那裏的人,通過他的經驗,讓那個地方充滿綠色,讓人們過上脫貧致富的幸福日子。

策劃/視頻/攝影/文字 張若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