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故宮館藏明代陶瓷欣賞(四)

發佈時間: 2018-07-23 14:24:22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石灣窯倣鈞釉三足爐

石灣窯倣鈞釉三足爐底部

石灣窯倣鈞釉三足爐,明,高14.5cm,口徑11.9cm,足距9cm。

爐直口,平出沿,短頸,鼓腹,圈足,圈足下承以三足。爐外施窯變釉,釉色以月白色為主,爐內施白釉,圈足內施醬色釉。胎體厚重,做工精細。

廣東石灣窯的陶瓷産品特點是胎體厚重,胎色灰暗,釉層厚而光潤,以製作陳設用品見長。此器為石灣窯的典型器物。

石灣窯倣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石灣窯倣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俯視

石灣窯倣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底部

石灣窯倣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明,高4.5cm,口徑21.5cm,足距9cm。

花盆托呈菱花式。六瓣菱花口,弧壁,平底,底下承以三足。外腹部隨花瓣口形狀形成凹凸線條。內、外施窯變釉,外底露胎無釉。

此花盆托造型模倣宋代鈞窯菱花式花盆托,釉色追求宋代鈞窯瓷器的窯變釉。

德化窯雙耳三足爐

德化窯雙耳三足爐,明,捐獻自蔡流輪。

彭城窯白地黑花開光山水花卉紋瓶

彭城窯白地黑花開光山水花卉紋瓶底部

彭城窯白地黑花開光山水花卉紋瓶,明,高28.7cm,口徑3.8cm,底徑10.2cm。

此瓶造型係梅瓶的變體,小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內凹。通體白地黑花裝飾,頸部飾變形蕉葉紋,肩部飾花卉紋,腹部開光內繪山水圖案,周圍間以雲紋,近足處飾變形蓮瓣紋。底素胎無釉。

明代以後彭城窯的範圍較宋、元時期有所收縮,只集中在河北彭城附近設窯燒造。所制白瓷及白地繪黑花瓷器,以盤、碗、壺、罐、瓶類居多,然而大都較明代以前的産品稍顯粗糙,花紋也較簡單,以畫簡單的折枝花為主,這類器皿多為供應華北一帶民間使用。另有小部分産品做工較細。此器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精細産品之一。

德化窯白釉弦紋雙耳三足爐

德化窯白釉弦紋雙耳三足爐,明,高25.4cm,口徑16.2cm,足距13cm。

爐方唇,深腹,圜(huán音環)底,下承以三中空柱足。口沿對稱置雙耳。腹部兩道凸起弦紋間暗刻回紋地夔龍紋,八夔龍兩兩相對。胎質潔白細膩。通體施白釉,釉質瑩潤,釉色白中略泛象牙黃色。無款識。

此爐非但胎、釉精美,而且以古樸的青銅器紋飾作為裝飾,別具風格。

廣窯塑貼螭虎紋方瓶

廣窯塑貼螭虎紋方瓶,明,高14.6cm,口徑6.8cm×6.7cm,足徑5.1cm×5.0cm。

瓶呈四方體形,唇口,直頸,腹部略鼓,腹下漸收,方圈足。通體施釉,釉色光潤而細膩,釉面有細碎開片紋,足露黑胎。瓶身兩側各飾一凸螭虎紋,顯得頗有氣勢。無款識。

廣窯遺址因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故亦稱“石灣窯”。盛燒于明、清兩代。其産品胎體厚重,胎骨灰暗,釉厚而光潤,釉色有鈞紅、月白、翠毛、雲霞等。因善於倣宋鈞窯釉,故亦稱“廣鈞”。又因其胎以陶土製成,故又稱“泥鈞”。石灣窯是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製作陶瓷,其窯變機理雖與宋代鈞釉相同,但産品的外觀效果與宋代鈞窯瓷器相去甚遠,頗具濃郁的地方特色。石灣窯陶瓷上的釉以藍色為基調,而宋代鈞窯瓷器之窯變釉則以紫紅色為基調。從傳世品看,石灣窯倣鈞釉多為藍色釉中夾雜白、紅、紫等色,絢麗多彩,斑駁陸離,獨樹一幟。

宜興窯天藍釉鵝頸瓶

宜興窯天藍釉鵝頸瓶,明,高24.5cm,口徑2.4cm,足徑7.6cm。

壺呈曲頸鳩首式,肩頸處凸起弦紋一道,扁球腹,圈足。曲頸中部有唇邊入水孔。深紫色砂泥,外罩純凈的天藍釉,釉汁勻凈,光亮宜人。

晚明時期宜興窯開創紫砂挂釉器,明人谷應泰《博物要覽》載:“近年新燒,皆宜興砂土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明代宜均也稱歐窯,《陶説》記載:“明時江南常州府宜興歐姓者造瓷器,曰歐窯。”這件天藍釉鳩首壺造型優雅,釉色純正,代表了明代宜均製作的最高水準,除清宮舊藏以外,未見有其他傳世品。

德化窯白釉象耳弦紋尊

德化窯白釉象耳弦紋尊,明,高26.2cm,口徑11.4cm,足徑10.4cm。

尊廣口,方唇,粗長頸,頸上置對稱象耳,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口沿下印回紋一週,頸、肩處有數道凸起的弦紋。

此尊造型端莊古樸,釉面質感如象牙般光潔溫潤,是明代德化窯白瓷中的精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