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故宮館藏明代陶瓷欣賞(二)

發佈時間: 2018-07-17 11:09:18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倣定窯白釉“雲麓”款鋪首耳瓶

倣定窯白釉“雲麓”款鋪首耳瓶瓶底

倣定窯白釉“雲麓”款鋪首耳瓶,明,高70cm,口徑15.5cm,足徑16.5cm。故宮博物院藏。

瓶盤口,細長頸,溜肩,鼓腹,高圈足。肩部塑貼鋪首耳。腹部題寫“雲麓”二字。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

與“雲麓”有關的文字見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吉簡王就藩長沙時所建造的“雲麓宮”,為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嘉靖年間,形成較完整的道宮格局。據此推測,此瓶應與“雲麓宮”有一定關係,可能為“雲麓宮”中陳設的供器。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孩兒枕全形之一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孩兒枕全形之二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孩兒枕頭部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孩兒枕,明,高22cm,長36cm,寬12cm。故宮博物院藏。

枕為男童形象,面帶笑容,兩膝伏地,呈臥伏狀,背部作枕面。胎體厚重,通體施白釉,釉色瑩白。

定窯對後世影響深遠,明清至今,許多瓷窯均視其為楷模進行仿製,一些技藝精湛的倣品甚至使人真贗難辨。明清倣宋金定窯白瓷,著重倣釉色和刻、劃、印花裝飾,器型既有孩兒枕等倣定産品,也有當時流行的各種式樣,包括碗、盤、洗、盒、水丞等日用器皿,以及三犧尊、天雞尊、四足蓋爐等模倣商周青銅器的造型。

儘管倣品大都釉色瑩潤勻凈,紋飾精細繁複,做工較宋金定窯更勝一籌,但刻劃花常呆板欠流暢,印花紋飾亦不如宋金時期定窯瓷器上的清晰生動。

宜興窯倣鈞天藍釉方渣鬥,明,高8cm,口邊長8.6cm,足邊長4.3cm。

渣鬥呈方形。撇口,闊頸,鼓腹,圈足。通體內外及圈足內均施倣鈞天藍色釉,四面正中對稱位置有凸起弦紋,四角呈委角狀。

龍泉窯青釉刻花葡萄紋大盤

龍泉窯青釉刻花葡萄紋大盤盤心

龍泉窯青釉刻花葡萄紋大盤盤底

龍泉窯青釉刻花葡萄紋大盤,明,高7.5cm,口徑50.6cm,足徑33.2cm。

盤敞口,弧壁,盤心凸起,圈足。通體施青釉。器外壁雙線弦紋間刻折枝蓮一週,內壁刻纏枝竹葉夾靈芝紋,內底刻葡萄紋。外底有一圈不規則的無釉支燒痕。

此器體大而周正,胎體厚重,釉質光潔瑩亮,符合明初龍泉窯青瓷的典型特徵。

宜興窯桃式水注

宜興窯桃式水注底部

宜興窯桃式水注,明,通高11.9cm,腹徑12cm。

水注為橫臥桃形,一側以雕琢枝幹為柄,另一側的桃尖處開注口。胎質灰白,胎薄體輕。通體施倣宋鈞窯天藍釉,灰藍色釉地中密布白色、橘黃色的斑點。釉層較厚,開片細密。無款識。

水注色調淡雅,造型設計巧妙,實用性與觀賞性相結合,別具匠心。

宜興窯明、清時期生産的倣鈞産品俗稱“宜鈞”。宜鈞胎有白色與褐色兩種,白胎用宜興白泥製成,褐色胎用宜興紫泥製成。釉色以天青、天藍等色居多,以灰藍釉最為名貴。

德化窯白釉刻花玉蘭紋尊

德化窯白釉刻花玉蘭紋尊,高33.5cm,口徑12cm,底徑16.2cm。

尊廣口,圓唇,短頸,豐肩,肩下漸收斂,圈足淺而寬,略向外撇。通體施乳白色釉,俗稱豬油白。外壁暗刻玉蘭兩枝,或含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釉質如象牙般溫潤,紋飾構圖別致,玉蘭素雅俏麗,增添了純白釉瓷的風韻。德化窯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瓏,如此大件琢器是明德化白瓷中罕見的精品。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弦紋三足樽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弦紋三足樽樽底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弦紋三足樽樽心

彭城窯倣定窯白釉弦紋三足樽,明,高12.6cm,口徑15.3cm,足距13.1cm。故宮博物院藏。

樽圓口,筒形腹,平底,下承以三足。外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黃。胎體較厚。器身飾凸起弦紋多組。

倣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碗

倣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碗碗心

倣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碗碗底

倣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碗,明,高10.2cm,口徑21cm,足徑10cm。故宮博物院藏。

碗撇口,弧腹,圈足。內外施白釉,碗內印花雲龍紋裝飾。

雲龍紋,瓷器裝飾上龍紋的一種,構圖上以龍和雲組成紋飾,龍紋為主紋,雲為輔紋,龍或作駕雲疾馳狀,或作雲間飛舞狀。始見於唐宋瓷器上,如晚唐五代越窯秘色瓷瓶上的雲龍紋、宋定窯印花盤上在祥雲間舞動的龍紋等。元、明、清瓷器上雲龍紋更為多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