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堅守30年,她要讓百姓吃得衛生又營養

發佈時間: 2018-07-09 14:15:18   |  來源: 科技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科學精神在基層

更多時候,葩麗澤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科主任、營養學主任醫師。而在專業之餘,她覺得自己算是一個媒體人。多年來,她一直堅持給報紙、雜誌寫專欄科普文章。公眾號興起後,她又為公眾號寫。她已發表科普文章50余篇、論文30余篇,出版的著作也有7部。

而她之所以筆耕不輟,源於一個心願——她想向更多人普及健康知識,讓更多人“吃得衛生、營養”。

沉下心來學維語,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進行科普

1987年,葩麗澤從新疆醫科大學畢業,當時正趕上南疆三地州非甲非B型肝炎炎(戊型肝炎)暴發。因此,被分配到新疆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工作才一週的她,被派到了和田。“這種傳染病的暴發與個人衛生知識缺乏有關。”葩麗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是學預防醫學專業的,當時的工作任務就是向農牧民宣講食品衛生知識,提高其保健水準,從食品環節阻斷傳染病的流行。”

當時大多數群眾聽不懂普通話,於是領導讓葩麗澤去當翻譯。當時她的第一感覺是,自己學了五年的專業知識,不希望只做翻譯,她希望用自己的醫學知識為他人提供幫助。更重要的是她從小在烏魯木齊長大,自幼接受漢語教育,維吾爾語説起來也並不是很熟練。

但領導跟她説:“科班出身的人很多,但能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普及科學知識的人並不多。為他們服務,提高他們的健康水準,從而遏制一些傳染病的暴發,是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從那時起,葩麗澤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沉下心來自學維吾爾語,並努力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傳播技巧,積極為群眾普及健康知識。

這一幹就是30年。

“從開始教農民怎麼給碗筷消毒、怎麼徹底將手清洗乾淨,到近10年來的普及母乳餵養的好處、澄清營養知識誤區、怎樣利用當地食物資源科學膳食、預防疾病和強壯身體的目的等等,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葩麗澤回憶起來也頗為感慨。

致力於改變群眾衛生習慣,把獎金用於宣傳材料製作

“直到今天,在新疆廣大的邊遠貧困地區,人們的健康觀念依舊落後,衛生意識很差。”葩麗澤説。

葩麗澤還給科技日報記者講了一個自己的見聞。上周她在集市上看到,在沒帶手套的情況下,一位賣粽子的婦女用剛收了錢的手直接給顧客剝了粽子。而且,她是用五指捏起剝開的粽子放到盤子裏,而後在上面澆了奶昔遞給顧客。

“我瞪大了眼睛問她,怎麼能用沒洗過的手抓剝開的粽子?她不以為然地回答我,我在家也是這樣的呀!”葩麗澤苦笑著説,“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直接入口食物和錢要分開、生熟食物要分開的衛生觀念!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飲食習慣隱藏著衛生隱患。”

為了改變當地居民的衛生習慣,她在認真完成疾病防控工作任務的同時,積極籌措資金、爭取技術力量潛心研究營養干預適宜技術。同時,她借助一切可以依靠的平臺,開展營養、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治等科普講座和義務諮詢。三十多年來,她的足跡遍佈新疆97個縣市和300多個農牧區鄉村。

所幸,取得的成果也是豐碩的。

“改革開放40年了,我很榮幸參與了新疆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這些年,我們消滅和遏制了許多危害群眾生命安全的傳染病。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新疆各族同胞的健康水準也得到大幅提升。這都是我親身經歷的。”葩麗澤説。

2016年,葩麗澤被世界衛生組織授予阿聯酋衛生基金獎,表彰她致力於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公共衛生水準的工作。事後,葩麗澤把2萬美元獎金用於製作衛生保健宣傳材料,發放給新疆邊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群眾。

在葩麗澤看來,作為一名公共衛生醫生,儘管在待遇、名望等方面的“收穫”可能不如臨床醫師,但公共衛生醫生同樣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同樣可以為提升公民健康水準作出貢獻。(記者 李艷文/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