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聚焦基層醫療能力提升·時評
基層機構要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發佈時間: 2018-06-27 14:54:42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回顧醫改,通過多年投入和建設,我國取得了基層衛生能力得到加強、運作機制實現轉換、人員隊伍初具規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步推進、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受益水準不斷提高等歷史階段性成就,老百姓的獲得感逐步得到加深。同時,隨著醫改步入深水區,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與基層相關的“水桶效應”也日益凸顯,基層衛生工作在一些地區出現了跛足前行的艱難局面。

公開數據顯示,基層機構診療人次佔比從2009年的61.9%下降到2017年的54.2%,鄉鎮衛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僅有60%左右。來自基層的聲音普遍指出,醫療服務能力弱化是造成以上現象的主要根源。現有部分政策不能對開展醫療服務提供正向激勵。如受收支兩條線管理等因素影響,加上對醫療風險的顧慮,部分基層機構提供診療服務的積極性下降。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大會提出以基層為重點的38字方針,明確健康中國要有穩固的根基,基層衛生工作一手抓預防、一手抓診療的能力就不能弱。基層機構要強,基層醫務人員要有更大發展空間,歸根結底離不開醫術的提升和醫魂的回歸。 

在基層衛生工作中提升醫術,需要緊扣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基層醫務人員了解醫學新進展、新知識的條件比不上大醫院的醫生,但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天然存在。基層機構要發揮好接地氣的優勢,把民眾的痛點、難點,轉化為特色專科建設、適宜技術開展的出發點,比如在科室設置上不求千篇一律而要有輕有重;在簽約服務上要提質增效並在黏住患者上下功夫;在接受幫扶上要請得進人留得下技術等。通過基層醫療服務與身邊居民需求的精準對接,在小切口中找到大作為。

當前,由於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以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為落腳點,基層衛生工作面對的是施展手腳的廣闊空間,但更需要找準分級診療的定位,消除診療能力的缺位,在“扎馬步、練長拳”上下功夫,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質優、經濟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葉龍傑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