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京津冀三地共商社會治理大計

發佈時間: 2018-06-22 15:41:13   |  來源: 法制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6月20日,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三地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行政的部分幹警,齊聚天津武清,共同見證《通武廊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合作協議》(下稱協議)簽署,共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三地社會治理共建共用共治大計。

去年8月2日,北京市通州區司法局、天津市武清區司法局、河北省廊坊市司法局在北京通州共同簽署了《通武廊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協議》,召開通武廊區域司法行政第一次聯席會議,通過《通武廊司法行政合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

彼時,三地司法行政7個專項小組就律師公益法律服務、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法律援助、公證服務、人才交流等進行了精準對接。

如今,協議的簽署,確立了指導思想、合作目標、合作事項及合作機制,是三地司法行政相互協作的具體落實與深化。

“協議的簽署,為三地交流學習互動、資訊資源共用、執法協作互助、監管措施互聯,打下了堅實基礎。”武清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榮虎表示。

在不到一年時間,武清區在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協調簽署了三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全區上下全方位對接溝通,36個部門、3個園區、11個“口子鎮”累計簽署合作協議56項,開展了首批18名人才交流挂職,在社會治理三方協作中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成效初顯。

在武清區司法局局長程志義看來,三地司法行政人定期學習、借鑒對方在隊伍建設、規章制度、資訊化建設、社區服刑人員監管、教育、幫扶及刑滿釋放人員銜接、幫教等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尤為必要。“有比較才知道差距在哪兒,有差距才能有提升的動力與空間。”他説。

“新的時代背景下,對三地的司法行政業務協作提出了新課題與挑戰,我建議交流學習在原來基礎上要有新內容,協作要更深化。”廊坊市司法局局長宋書英認為,三地司法行政工作上的互動還可以再加強。

北京市通州區司法局馬駒橋司法所幹警董高明與大家分享的是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工作實例,“注意工作方法,針對工作對象‘量體裁衣’,制訂社區矯正與幫扶方案,十分精準。”同為基層司法所幹警,武清區司法局東蒲洼司法所所長時振倩對董高明的案例有共鳴,她的案例側重於社區矯正與幫教的銜接,摸準社區服刑人員心理狀態,為其創造了一個自食其力的環境。

“這些活動形式多樣、適用性強,全部是幹貨,未來的活動就應該這麼搞。”一位廊坊市人大代表給此次活動點讚。

近年來,京津冀司法行政密切合作、主動擔當,構建了司法行政服務協同發展整體工作框架。今年年初,三省(市)又共同簽署了4項合作協議,發佈了30個合作項目,人民調解、司法鑒定、社區矯正執法合作、安置幫教等方面的協作開花結果。

“執法協作更加頻繁,項目合作更加深入,業務交流更加密切,為維護人民群眾安全與區域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天津市司法局巡視員楊勁松評價三省(市)司法行政協作現狀時説,他更希望通州、武清、廊坊作為三省(市)協同發展的橋頭堡,發揮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的優勢,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與“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在推進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工作法治化、社會化、資訊化方面狠下功夫,在共建共用共治的社會治理方面多協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張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