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館藏北宋陶瓷欣賞(六)
發佈時間: 2018-06-21 14:27:08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盆底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北宋,高12.7cm,口橫21.7cm,口縱16.8cm;足橫12cm,足縱8.4cm。
花盆整體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邊,深腹,底下承以四個雲頭形足,一足磕缺。外施玫瑰紫色釉,裏施天藍色釉,外底塗抹醬色釉。此花盆的釉層比其他官鈞窯産品稍薄。底有五個滲水圓孔。外底有一週支燒釘痕,並有刻劃的數目字“七”。
南宋哥窯也燒造同樣造型的花盆,或許是受到北宋鈞窯器形的影響。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俯視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底部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北宋—金,高4.1cm,口徑8.3cm,足徑2.9cm。
碗斂口,深弧腹,圈足。胎呈褐色,質地堅致。裏、外施天藍色釉,上有紫紅斑,勻凈光潤。口沿呈淺黃色,圈足涂褐色釉。
北方中原地區的民間鈞窯係産品中,時常會在藍色底釉上塗抹紅(紫)色斑塊。紅斑係氧化亞銅膠體粒子的呈色,這些釉斑的形狀不定,沒有規律,具有隨性率意的特徵,融合在底釉中,如同窯變自然形成的效果一般。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折沿盤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折沿盤俯視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折沿盤底部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折沿盤,北宋,高2.8cm,口徑18.1cm,足徑10.5cm。
盤敞口,折沿,淺弧腹,圈足。足內滿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裏、外施天藍色釉,釉面有不規則的紫紅斑塊,猶如蔚藍天空上的幾朵紅霞,絢麗多彩。
此盤胎體厚重、堅硬,釉層肥厚瑩潤,釉面有“蚯蚓走泥紋”,這也是宋代鈞瓷的主要特徵之一。
鈞窯天藍釉渣鬥式花盆(口磨)
鈞窯天藍釉渣鬥式花盆(口磨)底部
鈞窯天藍釉渣鬥式花盆(口磨),北宋,殘高17.5cm,口徑19.1cm,足徑16.2cm。
花盆原呈渣鬥形,上半部因殘而磨口。現為直口,圓腹,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釉面開有細碎片紋。外底刷醬色釉,開有五個滲水圓孔。圈足及底部刻有數目字“二”,刻字筆畫均較細、較淺,可能為清宮後刻。
此花盆造型端莊、古樸,釉色純凈典雅,當為宋代宮廷使用的陳設用瓷。
鈞窯灰紫釉渣鬥式花盆
鈞窯灰紫釉渣鬥式花盆底部
鈞窯灰紫釉渣鬥式花盆,北宋,高21.5cm,口徑23cm,足徑13.5cm。
花盆呈渣鬥形。廣口,口以下漸斂,圓腹,圈足,頭與腹部高度相當。通體施灰紫色釉,釉面開有細碎片紋。
此花盆造型端莊、古樸,釉色純凈典雅,外底刻有數目字“二”,並開有五個滲水圓孔,當為宋代宮廷使用的陳設用瓷。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俯視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底部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北宋,高5.9cm,口徑10.7cm,足徑5.1cm。
碗呈墩式。敞口,直壁,近足處內收,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圈足底部無釉,以備使用墊餅墊燒。釉層乳濁,恰似蔚藍天空之色,故曰“天藍”釉。口沿處一週略呈淡黃色,為還原氣氛燒成所致。
此碗器形古樸穩重,給人敦厚淡雅之美感。
鈞窯天藍釉碟
鈞窯天藍釉碟俯視
鈞窯天藍釉碟底部
鈞窯天藍釉碟,北宋,高2.1cm,口徑10.3cm,足徑4.7cm。
碟平口外翻,淺弧壁,圈足。通體釉色呈天藍色,是鈞窯最具代表性的標準釉色。圈足底部無釉。
對此件器物之用途説法不一,有的認為是日用類的淺碟,有的認為屬於文房類的筆掭。而據傳世鈞窯墩式碗造型的尺寸、大小來看,這種淺碟有可能是墩式碗的蓋子,與碗配套使用。
鈞窯天藍釉盤
鈞窯天藍釉盤俯視
鈞窯天藍釉盤底部
鈞窯天藍釉盤,北宋,高4.3cm,口徑18.4cm,足徑6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裏、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內無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