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健康中國> >

在平凡崗位中奮鬥並幸福著
——記中鐵武漢集團有限公司武昌客車車輛段質檢員黃望明

發佈時間: 2018-05-31 10:56:49   |  來源: 光明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砰砰、砰砰……”武昌客車車輛段客車整備庫裏,身著藍色工裝的黃望明正在一輛輛停靠的綠色客車下不停鑽出鑽入,借助手電筒的光亮,小小的檢車錘輕敲輪軸、螺栓、彈簧等客車重要部件,一陣陣有力又不乏節奏的敲擊聲顯得格外響亮。

這一串串別人耳中刺耳乏味的噪音,在他聽來卻是隱藏奧秘的美妙音符,任何“不合拍”的聲音都能成為發現安全隱患的重大線索。從事客車車輛檢修工作29年,他在敲擊聲中先後發現3000多起安全隱患,排除危及行車安全的大故障200余件,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檢車狀元”“客車神探”“技能大師”。

1989年,身材乾瘦的黃望明技校畢業,從孝感來到武昌客車車輛段從事檢修工作。那一年他剛滿19歲,心中有夢想,幹事有勁頭。從第一天上班,他就像一個工作狂人,白天到車輛旁邊仔細觀摩故障的發現和處理方法,拉著有經驗的師傅問這問那。晚上他不顧一天勞累,從同事那裏借來業務書籍,學習、總結、消化一天所學,書本和筆記上滿是密密麻麻的圈點符號。

“黃望明不算特別聰明、成績也不拔尖,卻一直很刻苦努力,靜得下心幹一件事,特別執著、較真。”這是武昌客車車輛段質檢科副科長彭漢洪眼中的黃望明。憑著對業務技術的癡迷,黃望明成為了一名“土專家”,不僅掌握了客車檢修的十八般武藝,而且練就了一套聽音辨“症”的獨門技能——通過檢車錘旁敲側擊在列車配件上,他能準確辨別不同的列車“病患”:響聲發脆,就是正常;響聲沉悶,表明部件有鬆動;若是沙啞,那就可能構件有裂紋。

成就和幸福屬於奮鬥者,憑著這門絕技,黃望明連續多年在全路組織的行業比武中摘得桂冠,並在2005年首屆全國鐵路職業技能競賽上,一舉包攬了個人全能第二名、理論第一名和單車檢查第三名,並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黃望明給自己定下“三個不少”的標準,那就是品質檢查不少走一步、不少看一眼、不少敲一錘,對每一節列車車輛都用心檢查,他不放過一絲一毫安培全隱患;對檢查發現的每一個問題,他總是跟蹤到底,直到“過關”才放手。

每天,他都要在整備場徒步近10公里,為180多輛列車的數萬個零部件“體檢”,一套檢車法重復幾千遍。他摸索出了一套“四站五蹲二鑽”檢車工作法,這個“步伐動作要到位,蹲站趴爬不怕累,光線角度很重要,全心投入是關鍵,亮點異響細捕捉,舉一反三多比較”的檢車要訣編入了段《客車轉向架單車技術作業標準》,成為安全秘籍。

“品質檢查工作是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幹的時間越長,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膽子越小越怕出事。安全不出事是對我的肯定,也是最大的榮耀。”黃望明談起自己的崗位一臉嚴肅,對安全工作他有更深的感悟。

2010年4月4日,黃望明對2614次客車進行出庫前例行檢查把關,探身察看209P型轉向架時,焊接處一個極其細微的顏色變化引起了他的警覺。他拿起鋼絲刷,趴在地上,仰著頭小心翼翼一點點地刮掉轉向架橫樑上表面的那層厚厚的鐵銹,慢慢的,一條長達150毫米的橫向裂紋暴露出來……當天下午,他舉一反三,對庫內的同批車型轉向架進行檢查,又發現防止了1件裂紋隱患。他立即將這一發現上報,得到各級重視,引起了全公司對同型轉向架的品質大徹查。

憑著嚴謹和認真,他在29年間檢修客車70余萬輛,先後發現防止車輛安全隱患3000多起,經他檢查把關後的列車累計安全運作900余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200多圈。他先後獲得“全國鐵路勞動模範”“湖北省技能大師”“火車頭獎章”等30余項各類榮譽,成為公司車輛部門享受國務院政府專項津貼的第一人。

“我的工作雖然平凡,但是能在工作中參與、見證國家的發展,是我最大的幸福。”擇一事終一生,用匠心普華章,這就是黃望明最真實的寫照。(記者 訾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