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80後村黨總支書記王生兵——
“就想留在村裏做點事”(最美基層幹部)
發佈時間: 2018-05-28 10:59:48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王生兵(右)在溫室大棚內向農戶了解農作物生長情況。資料照片
“親戚朋友們勸我去條件好一點的城裏工作,可我,就想留在村裏做點事。”2013年,王生兵當選酒泉市肅州區泉湖鎮永久村黨總支書記,成為肅州區第一位有本科學歷的“80後”村黨總支書記。
5年來,他強隊伍、謀發展、興産業,讓永久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軟弱渙散的黨組織,變成了肅州區基層黨建示範點,永久村也成為肅州區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村子想發展,村幹部得有好的發展思路”
2013年,剛上任的王生兵發覺,新的崗位壓力很大……
以前,“永久村的‘亂’在區裏是出了名的,村幹部説話沒人聽,黨組織幹事沒人信。”為了“摸清”永久村,王生兵四處走訪請教:
“不是我忘了黨員身份,我也想發揮作用,但就是八卦陣裏騎馬——闖不出路子,不知道力氣該往哪使。”村裏老黨員吳希貴説。
“別説我們寧聽商販的,不聽幹部的。誰能帶我們致富,我們就信誰、跟誰。”村民王建虎對王生兵抱怨。
上任一個多月,王生兵把全村400多戶基本跑了一遍,摸出了門道:“村子想發展,村幹部得有好的發展思路。”
王生兵組織召開了村兩委會議,把了解的情況和想法向兩委班子交了底:“我們可以發揮城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設施種植,走規模化、集中化發展的路子。”
經過王生兵多次分析講解,村幹部們同意他的思路,決定帶領村裏的百姓發展設施種植,搞溫室、種大棚。
“解決了困難,老百姓對黨員幹部才會更加信任”
“規劃有了,可溫室怎麼建、錢從哪來、收益怎麼保障?”質疑聲逐漸多了起來……
“剛剛動員起來的信心不能就這樣被困難嚇倒,這次要是失敗了,永久村的發展又會錯失機會。”王生兵説,“解決了困難,老百姓對黨員幹部才會更加信任,才會支援我們的發展思路。”
王生兵不敢懈怠,積極到鎮裏、區裏跑項目。他動員有産業發展能力的4名黨員率先建起了11座高標準日光溫室,為群眾做示範。後來,王生兵爭取到了市區鎮三級項目扶持資金40萬元,併發動黨員幹部為群眾作擔保,辦理了貸款62萬元,加上群眾自籌到的83萬元資金,用兩年時間順利建起了59座高標準日光溫室。
王生兵聘請技術專家,經常開展技術培訓、田間跟蹤指導、農村土專家培育,解決産業技術難題。
黃瓜、辣椒、番茄,基質、滴灌、卷簾機……一批新品種、新技術被引入運用,為全村日光溫室産業發展帶來了生機。
一茬番茄3萬元、一棚辣椒2萬元……在黨組織和黨員示範帶動下,不到5年時間,全村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110座,建成千畝黨員先鋒示範基地1個,百畝高標準日光溫室小區4個,70%以上的農戶參與到設施種植中來。
2017年,永久村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9023元增加到16200元。
“生活好了,環境好了,不能讓群眾思想落伍了”
在發力設施農業産業的基礎上,王生兵動員黨員帶頭連片流轉土地,引進農業企業開展規模化經營,為缺少發展資金的農戶開闢了“租金+薪金”雙增收的新途徑。村民們當起了産業工人,辦起了農家樂,開起了小商店,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王書記的到來,讓村子煥然一新。”一位村民説。5年來,永久村始終堅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僅還清了歷年欠下的20多萬元村級債務,還實現了160多萬元的集體積累。
5年來,王生兵多方奔走,累計籌資1400余萬元,建成了佔地1320平方米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完成了永久村小學整體維修改造,鋪設了村組道路9.7公里,實現了柏油馬路組組通、電話網路戶戶通……
“生活好了,環境好了,不能讓群眾思想落伍了。”王生兵説。在村集體的努力下,永久村翻新擴建所有村民小組的文化室,修建村民健身廣場並配備活動設施;村裏每年還拿出3萬元用於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
如今,晚飯後和農閒時間,村裏人可以到文化室讀書看報,可以在健身廣場跳廣場舞或參加文藝演出隊,精神風貌大不一樣了……(銀燕 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