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老來瘦未必老來壽

發佈時間: 2018-05-18 13:36:33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老年肥胖是很多常見疾病的根源,因此很多老年人認為肥胖是不健康的表現,而將瘦作為心目中的健康標準,所謂“千金難買老來瘦”嘛。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人的健康狀況,不是片面地根據高矮胖瘦就能判斷的,“老來瘦”不一定是好事,很有可能是營養不良的表現。老年人機體衰弱,消化吸收不好,正是營養不良的高發人群。有報道稱,我國住院老年患者中營養不良的比例在30%到44%之間。

提到營養不良,很多人會將其誤解為營養不足,事實上,“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兩種情況,是機體需要與營養素攝入之間不平衡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清華長庚醫院全科與健康醫學部部長王仲醫師介紹道,營養不良可不僅是吃得不夠,而是吃得不對。

怎麼不對呢?有些老年人其實心裏很注重健康,他們可能會按照有些媒體指導的方式去安排飲食,“專家”説啥好就吃啥,説啥不好就不吃,造成營養攝取的偏差;有些老年人長期自己在家,生活不太方便,經常“糊弄著吃一口”,或者飲食結構太固定,使營養不均衡;還有些老年人,查出血脂、血糖高等疾病之後,就開始過度節食,結果導致自己貧血,出現頭暈、噁心的症狀。

王仲醫師指出,頭暈、便秘、體重明顯增減、體形的變化,以及血糖、血脂的異常等,都可能是營養不良的表現。一旦老年人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及時到老年營養門診進行營養評估,接受專業醫生指導。切忌出現問題後,自作主張不敢吃、挑著吃,使營養攝取更加混亂。

長期營養不良會整體上損害身體機能,甚至引起其他並發癥,危害很大。例如,長期貧血、頭暈,可能進一步引發心腦血管缺血、缺氧,導致心肌梗死、血管病等問題;偏食、缺鈣,導致骨質疏鬆,加上肌肉對身體保護能力減弱,骨折的風險也增大;營養失衡,也可能造成高血壓等慢性病。

此外,人們往往忽略對老年人運動狀況、心理狀況的關注,王仲醫師提醒:這些也可能是導致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在診病時,他經常問及老人平時的活動,發現大多都是這三樣:看孫子、做家務、看電視。“前兩個姑且算作‘勞作’吧,然後就是消磨時間,沒有主動、有效的活動。這也會影響老人身體和心理狀況,對骨骼肌肉,對營養物質吸收、代謝都有影響”。

因此,醫師建議,防治營養不良,要同時關注老人的身體和心理,關注的重點就是飲食、活動和心情。

首先,在老人能嚼得動、能接受的情況下,盡可能均衡飲食,不要偏食。在量上既不要不夠,也不要過剩,一日三餐都要吃,每一頓最好吃到七分飽。當然,如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要按照醫生的建議控制飲食,但不要走極端,如完全不吃飯等。

適當加強運動,能促進消化、代謝。家務活不能代替運動,老人需要有主動的運動,最好是群體活動,比如共同散步等,能起到娛樂身心的作用,一舉兩得。(李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