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惠民 >

航空遙感,在汶川震後救災中浴火重生

發佈時間: 2018-05-11 11:00:58   |  來源: 科技日報   |  責任編輯: 張豐

 

馬達轟鳴聲中,一架遙感飛機從四川廣漢機場騰空而起,飛往汶川方向。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的張佔傑已記不清這是第多少次汶川飛行了,因為2008年汶川地震後,他們團隊連續5年在此執行遙感飛行監測。現在,汶川地震馬上就10週年了,他們又一次到此遙測。

遙測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5月8日,“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先導專項發佈資訊:汶川災區的5個大型滑坡群的滑坡體,植被覆蓋恢復整體狀況良好;老北川、漢旺等12個鄉鎮區,滑坡活動強度整體呈下降趨勢,但震區滑坡泥石流災害及其危險性依然存在;汶川震區堰塞湖風險已基本消除,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已成為風景區和重要水利設施……

與時間賽跑

1986年,中國建立了以“獎狀S/II型”高空遙感飛機為載荷平臺的航空遙感中心,它在國家資源環境調查以及洪澇等災害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對於遙感人而言,2008年的汶川地震成為了遙感應急監測的拐點。正是在抗震救災中,中科院航空遙感人服務救災,提升技術,努力參與建立和完善我國新的災害應急機制。

這是一組和時間賽跑的鏡頭: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航空遙感人按照單位領導的部署,準備遙感器材設備,落實空中飛行許可,到14日淩晨3點,在北京良鄉機場將雷達感測器與光學感測器安裝到遙感飛機上;早晨7點和7點30,兩架遙感飛機相繼飛赴災區,直至深夜,完成了2架次共8小時的航空遙感作業。

15日0點30分,來自災區的第一批0.5米解析度航空遙感快視和糾正數據送達北京,數十名科研人員連夜處理、分析。

16日淩晨,科研人員收到衛星遙感數據後,在最短時間內對災區重要道路、河流、受損房屋、滑坡、堰塞湖等重大安全隱患的位置和數量做出分析。

張佔傑回憶説,飛汶川前,航遙中心當時還沒有先進的數字航空攝影相機,只有膠片相機,而膠片的後期處理很慢。單位領導馬上聯繫借調一台ADS40數字航空攝影相機。

儘管事發突然,甚至有點手忙腳亂,但中科院遙感人憑著堅強的毅力和赤誠的愛國之心,在天上累計飛行227小時。依託震區高解析度數據,科研人員經過科學分析,向國家上報百餘期報告,並向十幾個國家部委實施數據共用。

還有奇跡!

中科院遙感科研人員在災區遙感影像中發現草坡鄉的一個樓頂上有“SOS700”紅色標記,馬上報告給救援指揮部。700名受災群眾成功獲救。而這個草坡鄉由於山體嚴重滑坡,道路中斷,是此前唯一沒有得到救援的鄉。

震後108分鐘起飛

汶川緊急救災過去後,一個新的遙感應急機制初步建立。在這之後的青海玉樹地震和雅安蘆山地震襲來時,遙感人更迅捷更有效地投入到救災工作中。

汶川地震時,遙感人還是拿著各種證明、手續到空管部門申請飛行。“後來,空管部門的同志和我説,以後碰到這種緊急情況,你們就不用跑了,直接打個電話就行了。”張佔傑想起來就十分感動。

還有中國民航的支援。

汶川地震後的遙感數據,是從遙感飛機上取下後,馬上送往重慶江北機場,然後由國航班機帶到北京。飛機剛一落地,取數據的同志就接過硬碟,火速趕往研究所,開始數據分析研判。

而到了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時,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中心聯合中科院網路資訊中心、成都分院開闢了光纖傳輸數據專用通道。這一通道效果顯著——

4月14日玉樹地震發生後,中科院遙感飛機第一時間奔赴災區,並利用光纖及時把數據傳回北京處理。震後不到24小時,溫家寶總理就在他的辦公室聽取了災情監測負責人郭華東用30釐米解析度航空遙感圖像所作的彙報,並在隨即前往玉樹震區視察時帶上了這些圖像。

航遙中心的此次飛行首次實現了我國地震災害歷史上當天的災情當天航空遙感監測。由於較高的應急水準和監測結果,航空遙感中心所在的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稱號。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能為國家解決困難,這樣的團隊和科研方向也會得到更多的支援。中科院為航空遙感投入了更多的支援。現在航遙中心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具有全波段綜合觀測能力的高空遙感科學平臺,擁有光學、微波等全套遙感器。

地震也在檢驗著中科院遙感人的應變能力。

2013年4月20日8點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108分鐘後,遙感飛機就從綿陽機場起飛趕赴災區。下午13時40分,獲取了覆蓋主要震區的0.6米高解析度影像數據。16時,根據從四川傳到北京的第一批航空遙感數據,科研人員做出蘆山縣、寶興縣和邛崍市的災情監測初步結果,並把數據分發至14個部委的35家單位,為雅安地震應急救援提供重要的科技保障。中科院遙感人説:李克強總理在開會研究蘆山地震時,他身後的災區遙感圖就是我們剛剛提供的。

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的航空和衛星遙感一直在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和災害應急提供服務。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曾説出一句讓遙感人頗為自豪的話:“國家的利益到哪,我們的空間資訊保障能力就延伸到哪。”(李大慶)

延伸閱讀